不同分娩方式的麻醉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的麻醉方法](/d/file/2014-12-19/02cdbbb5a7cd452686712a3973f36f03.jpg)
“每個女人,都需要忍人所不能忍之產痛,才能成為一個母親!边@句話,經由現在進步的麻醉技術,可獲得一點比較人道的轉變。另外,若是產程不順,需要以剖宮的方式取代自然生產,也需要先進的麻醉技術。以下就對產科的相關麻醉方式做個簡單的介紹。
狀況1~待產
硬脊膜外麻醉減輕宮縮疼痛
待產時,要改善子宮收縮造成的疼痛,目前一般是采用硬脊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用專用細針扎入硬脊膜外腔,留置一個極細的管子,以作為病人疼痛時可自控按壓,讓藥物注入硬脊膜腔,達到止痛的效果。這種麻醉,只會將疼痛的感覺阻擋掉,對病人的運動神經影響極輕微,病人多半能夠自行活動,而且作為幫輔的器械,會設定有單位時間內使用的最高劑量,所以不用擔心因為太痛,拼命按壓注射按鈕而發生過度麻醉的情形。麻醉藥物,也控制在胎兒安全的使用劑量范圍內,不至于造成胎兒出生時發生呼吸抑制現象。
停掉無痛分娩才能有效用力
因為使用硬脊膜外麻醉,會使第1產程延遲,尤其是子宮頸一開始擴張的慢速期,所以一般建議,等到子宮頸已經擴張到3厘米時,才開始使用無痛分娩;又因為第2產程時,產婦常因無法感受到子宮收縮,而無法有效用力,因而發生胎頭下降延遲甚或停頓的狀況,所以當子宮頸全開,要開始靠產婦自身用力時,一般會建議停掉無痛分娩的使用。
確定不再使用硬脊膜外麻醉時,就會將管子移除,移除后需要平躺6~8小時,以防脊髓液外漏,造成嚴重。
至于其他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包括短期的、尿液滯留解不出來、感染造成與較長期的腰酸背痛(一般會自行改善)、頭痛。
狀況2~陰道生產
局部麻醉剪開會陰
為避免會陰不規則裂傷,而進行的局部會陰剪開,采用局部麻醉,也就是從皮下組織局部注射麻醉劑。藥效在注射后1小時內退去,局部的感覺就會慢慢恢復。病人意識是清醒的,能清楚感到縫合時的觸覺,但沒有痛覺。若非對注射的,一般不會有特別的并發癥發生。
靜脈注射麻醉縫合裂傷
若有較深或較廣泛的裂傷需要縫合,或胎盤娩出不完整,需要以器械進入子宮腔清除時,考慮使用靜脈注射麻醉。
此種麻醉方式是將藥物注入靜脈,使病人意識喪失而降低對痛的感覺,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一般停止注射藥物后,約半小時之內就可恢復意識。
狀況3~剖宮生產
半身脊椎麻醉為主流
可選用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半身麻醉又分腰麻與之前提及的硬脊膜外麻醉。因為全身麻醉會導致胎兒呼吸抑制,所以只用在非常緊急狀況的剖宮生產時。一般剖宮產選用半身麻醉,又以作用較快速的腰麻為主流。此種麻醉進行的方式是用專門細針,從下后背處經由脊椎關節間的位置進針,將麻醉藥注入脊髓末端的空腔處,使藥物能夠進入珠網膜下腔,而達到下半身止痛的作用。病人意識清楚,也能自行呼吸,只是下半身則完全失去感覺與運動的能力。因為控制排尿的神經作用也被阻斷,所以需要放置導尿管來協助排尿。
事先了解沉著以對
懷孕與生產,其實潛藏很多危機,而且每個人或同一人不同胎次的產程變化之大,甚至不是現代醫學所能預測的。產科醫師存在的價值,更在于處理這些變化多端的懷孕、生產并發癥。希望借由此文,讓大家對于產程進展不順時,產婦能有什么選擇,而醫師可能的處理方式為何,能有多一份的認知,真遇上了也能比較信任醫師,并沉著以對。
另外,對于產科會遇到的麻醉方式,除了無痛分娩的選擇是具有自主性的外,其他多屬于被動接受(以遇到的狀況不同,由產科醫師,甚至加入麻醉科醫師共同評斷最恰當的麻醉方式),但若能事前多一分了解,較易免除因誤解而造成的不必要擔心,或者后遺癥。
事先做功課生產更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被動地討論遇到產程延遲時怎么辦,不如事先做點功課,比如說定期接受產檢,注意胎兒體重的變化,盡量避免養出巨嬰;在沒有之慮的情況下,懷孕末期養成散步或輕度運動的習慣,除了可以鍛煉自己的肌力,對生產時的產程進展也多少有幫助。到了真正進入產程時,子宮頸未全開時,盡量保留氣力到第2產程,并在第2產程時,確實遵照醫護人員教導的方式用力。如此一來,“產程遲滯”就比較不會找上你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