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人造肉成創業新風口:極大節約資源前景可期 市場能否認可尚待觀察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8-1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實習記者 楊天悅

  中秋將至,植物肉初創企業珍肉將于節前推出人造肉鮮肉月餅的消息引發熱議。而9月初,在深圳的青苔行星素食餐廳里,消費者花28元就能買到一個人造肉漢堡。

  最近一段時間,人造肉熱刮到了國內,至少有10家初創企業進軍人造肉領域。相比素食餐廳里常見的素肉,號稱實現了技術大突破的人造肉到底有何魔力?

  國產人造肉即將登場

  5月初,比爾·蓋茨投資的美國第一家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超越肉類)讓股民驚掉了下巴:在納斯達克以25美元的發行價上市后,Beyond Meat當日暴漲163%,創金融危機以來美股最佳IPO首日表現。此后,這家公司股價一路攀高,一度高達234.9美元,目前最新的收盤價仍高居141.14美元。

  隨后,美國快餐連鎖品牌漢堡王宣布在全美近7200家門店普及人造肉漢堡;快餐連鎖品牌賽百味也宣稱將與Beyond Meat合作推出人造肉三明治,自今年9月起在美國和加拿大的685家餐廳試銷。

  Beyond Meat的造富效應下,國內企業迅速跟進。“目前國內有至少10家植物肉領域的初創企業。”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秘書長薛巖介紹。

  其中,珍肉和Starfield即將率先推出第一批人造肉產品。珍肉創始人呂中茗介紹稱,“人造肉鮮肉月餅”將于中秋節前上市,通過天貓等線上渠道銷售。月餅仿制老上海鮮肉月餅,由上海老字號代工。“30多名老上海人參與了試吃和盲測對比,近8成的人沒有嘗出任何區別。”

  Starfield第一代植物肉產品也將于9月初開始市場投放,消費場景則將以線下門店為主。其創始人之一吳雁姿透露,在Starfield旗下4家深圳和香港的素食餐廳里,消費者可以花28元購買這款植物肉漢堡。在與品牌方合作的深圳12家餐廳里,消費者也可以品嘗由植物肉碎制作的肉餅、肉丸等食品。

  素食工業迎轉型機遇

  人造肉在我國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仿制肉食口感的豆制品、面筋和真菌等素肉產品有著悠久的歷史。不過,素齋食品與植物肉產品并不是一回事。

  “傳統素食產業幾十年上百年都沒有太多變化,科技含量很低。”薛巖說。對于風口之下資本和市場對人造肉技術的關注,他覺得是件好事,“有利于促進我國傳統素食制造工業轉型,在創新科技的幫助下帶來植物肉的發展新機遇。”

  傳統素肉是大豆蛋白初級加工后的產品,主要靠捆綁、蒸煮等物理方式定型,還需加入香精和調料以掩蓋“豆腥味”,獲得類似動物肉的味道和口感。“新一代植物肉則是利用分子生物學、大分子物理等技術,將大豆蛋白結構轉換成肉類的纖維狀結構,實現對動物肉的全真模擬。”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舉例說,“大豆和肉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吃肉的時候會塞牙,吃豆腐則不會,就是因為蛋白質結構不同。”

  植物肉和大豆制品的差異則會更大,進一步接近動物肉的質地。“我們向大豆蛋白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進行擠壓,從而將大豆蛋白的結構打亂,變成類似肉的纖維狀結構。”李健說。

  如何征服消費者味蕾

  在全球人造肉熱潮中,技術路徑分“植物肉”和“細胞肉”兩種。前者是大豆蛋白合成制品,類似于傳統素肉食品。后者則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細胞,在實驗室培育讓其不斷長大。“這種方式產生成本非常高且不可控,尚處于研究階段,目前普遍采用的都是前者。”薛巖稱。

  吳雁姿告訴記者,即將推出的1.0版本的植物肉產品是與傳統素食企業鴻昶合作,“未來還會與高校實驗室合作不斷進行產品迭代。”

  在很多人看來,植物肉相比工業化養殖的動物肉其實更健康。“所有的技術程序和成分都是規范可控的。植物肉含有與天然肉相似的蛋白質成分,更少的膽固醇,并且不會含有激素和抗生素。”李健表示。

  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如果仍然延續現在的肉制品消費習慣,地球資源將無法承載。對此,薛巖算了一筆賬。“目前牛肉和豬肉的能效產出比分別是40比1和25比1,也就是說,每產生1卡路里熱量的牛肉需要消耗40卡路里的熱量。對于植物肉而言,這個比例僅為2比1。植物肉的生產效率非常高,也會極大地減少土地、飼料和水的消耗。”

  但看似前景廣闊的人造肉,想要普及還得征服消費者的挑剔味蕾。目前,消費者對人造肉的認可度,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一些網友對“好吃不長胖”的植物肉表示期待,更多的人則表示“更喜歡真肉”“肉都吃不出真假了,生無可戀”。

  在環保壓力下,有多少人會愿意犧牲味覺的享受而為人造肉買單?顯然,植物肉不僅要在微觀上模擬肉類的纖維狀結構,更要實現嗅覺和味覺上的仿真。“兩部分結合在一起,植物肉就出來了。”李健稱,其他實驗室已經基本完成了前者的相關研究,自己的實驗室團隊所做的正是后者。“目前已經基本做完了異味解析工作,整個過程預計還需要3到6個月,高科技含量的植物肉就將端上消費者的餐桌。”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