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經略海洋賦能深藍經濟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在京舉行
中新網8月19日電 日前,深度經略海洋、賦能深藍經濟---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在北京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漁業(水產)等行業協會以及北京市飯店旅游有關單位600余人參加了推介活動,北京與煙臺兩地企業成功簽訂了合作協議。
煙臺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依海而建、因海而興。煙臺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目標定位,全市凝心聚力推動深藍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25日,全國首次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煙臺召開。煙臺首創的“海工+牧場”、“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等海洋牧場新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2018年,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3814億元;增長11.8%,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241億元,增長11%。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瀕臨黃海、渤海,縱跨北緯36度到39度之間黃金海域,海岸線長1037.9公里,對應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全市擁有漁業村224個,各類漁船1.2萬艘,漁業從業人員64萬人。2018年漁業總產值1124.7億元,同比增長9%;水產品產量186.2萬噸,產值352.8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2.7萬元,同比增長10%;海水養殖面積285萬畝,產量132.8萬噸;海洋捕撈漁船5019艘,捕撈產量52.1萬噸;水產加工企業385家,加工產值423.7億元;水產品出口25.8萬噸,出口額14.5億美元。
煙臺是全國重點漁區和優勢水產品主產區。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有萊州灣、龍口灣、芝罘灣、丁字灣等7處較大海灣,是眾多海洋生物重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有捕撈價值的100余種,主要養殖品種包括海參、鮑魚、扇貝、對蝦、名優海水魚類、海帶。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23處,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1處,占全國的1/8。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突破100萬畝,居全國首位。2018年,海洋牧場水產品產量達到60萬噸,年綜合收入達到300億元。煙臺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麗,盛產的眾多名優水產中尤以“煙臺海參”更為突出。
“煙臺海參”列“海產八珍”之首 ,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取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煙臺海參”參體飽滿、色黑刺多、肉糯滑爽,口感極佳,富含18種氨基酸、牛磺酸和海參多肽等活性成分,不含膽固醇,具有滋陰補血、健陽潤燥、提高人體免疫力之功效。煙臺海參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從育苗、保苗到養殖、加工和流通,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煙臺是全國唯一的“海參苗種之鄉”,“煙臺海參”九成以上是野生海參育苗后在適宜海域底播自然生長,實現幼參回歸自然,產出的海參無論是外形體征還是營養價值都與野生海參無異,品質一流。2018年海參養殖面積59.6萬畝,產量2.63萬噸,約占全省25.7%,產值56.6億元。產業鏈產值150億元,品牌價值42.37億元,位列全國農產品品牌價值第24位。以海參產品銷售為主煙臺海中寶海產品交易市場營業面積14萬平米,商戶700余家;中國海參進出口(煙臺)集散中心營業面積4萬平米,商戶300余家。
本次推介會上,煙臺優選了42戶海參企業參加推介活動。煙臺漁業協會陳相堂秘書長介紹說,煙臺海參產區,位于北緯36度到39度之間黃金海域,水溫較低,海參生長周期3-5年,無人工干預,擁有獨特的美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推介會上,煙臺市10家海參生產企業上臺推介,并與北京市25家海參產品經銷商和采購商現場簽訂了采購、供貨協議,北京市65家海參商戶與煙臺海參企業達成了采購合作意向。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