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加碼 多地開展網貸機構清退工作
網貸行業監管力度再次加碼。近日,由全國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網貸整治辦下發的內部通知明確指出,“無法按時完成實時系統接入的網貸機構,后續應逐步退出市場”,相關省市據此加大了處置力度。據了解,山西、安徽兩省監管機構已經正式表態,清退未接入實時數據監測網貸機構。
2019年3月15日,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會同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下稱“應急中心”)在內部下發了《關于啟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運營數據實時接入的通知》(整治辦函(2019)22號)(下稱“22號文”)。“22號文”指出,在線運營的網貸機構原則上應當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實時數據接入,少量無法按時完成數據接入的網貸機構最遲應于6月底前完成數據接入。4月19日,中國互金協會開放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平臺項目信息查詢功能。5月初,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推出“金融服務平臺”APP,兩者將網貸機構上報的信息開放給出借人,邀請出借人積極查驗、舉報,以驗證網貸機構上報數據的真實性。
隨著網貸機構實時數據接入系統的推出,目前網貸監管已經形成了資金銀行存管、項目實時監控并充分信息披露的體系。截至2019年8月8日,46家銀行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通過測評,“金融服務平臺”APP披露了40家網貸信息,目前有25家P2P平臺的項目信息可在中國互金協會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平臺查詢。
據了解,目前十幾家頭部平臺已經同時接入兩大核心信披系統,例如搜易貸、PPmoney網貸、人人貸、宜人貸、陸金服等。自今年4月啟動實時數據接入工作以來,目前仍有200余家網貸平臺尚未完成接入。
“金融服務平臺”APP數據展示頁
“22號文”明確要求,各網貸機構實時數據報送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是后續機構獲取備案資格的重要考察條件,無法按時完成實時系統接入的網貸機構后續應逐步退出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多地監管部門開展網貸機構清退工作,網貸機構數據將大幅下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繼續開展出借業務的運營機構數量已降至707家。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