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滿堂陳寶國再合作 《老酒館》講年代故事不走苦情路
陳寶國在劇中飾演陳懷海。
距離上一部《老農民》播出已有5年,作為金牌編劇高滿堂的“老”字系列的第三部,同時也是高滿堂與演員陳寶國的第六次合作,電視劇《老酒館》備受關注。昨天,該劇正式宣布定檔8月26日,將登陸北京衛視與廣東衛視晚間黃金檔與觀眾見面。
與上一次的二人合作略有不同,這一次《老酒館》的主創團隊還有一位大家熟悉的知名導演劉江。此前曾以《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等劇為觀眾熟知的劉江,這次也是第一次涉獵民國題材,同時也是第一次與高滿堂、陳寶國合作。雖然是首次合作,但三人都頗感意猶未盡,并相約一定還要“繼續一起拍下一部作品”。
《老酒館》延續了高滿堂“老”字系列的民國題材,講述闖關東來到東北的小人物陳懷海(陳寶國飾),歷經磨難和兄弟們在大連的好漢街開了一家“山東老酒館”。故事年代跨度從1928年一直延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波瀾壯闊的年代背景下,陳懷海在老酒館里迎來送往,個人命運與國家的變遷深深捆綁,最終在亂世中奮力反抗敵對勢力,作出了追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選擇。
再一次書寫“闖關東”的題材,又是將故事背景設置在自己的家鄉大連,編劇高滿堂透露,這個老酒館的故事其實是寫給父親的。據他介紹,其父正是當年闖關東來到大連,也開過一家老酒館,個人性格與劇中的男主角陳懷海有不少相似之處。高滿堂直言,他在陳懷海身上寄托了對父親的崇拜,同時又塑造了一個完美的父親形象。陳懷海對待子女慈愛和善,對待妻子情深義重,對待酒客則以誠相待。小小的一家老酒館,見證著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也折射出最為寶貴的仁義精神。
此次飾演陳懷海,陳寶國則表示這似乎是其等待多年的一個角色,“案頭工作做了四五個月,但感覺為這個人物的準備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人到中年,陳懷海這個角色來得正是時候,遇到這個角色是我的運氣,我會把自己對于生命的一些感悟通過這個人物抒發出來。”陳寶國透露,這部戲里他貢獻了自己有史以來最多的哭戲,“戲演了40多年,頭一回這么哭。拍戲時這個人物就一直糾纏著自己,每場戲都是干貨,都是掏心掏肺的演,拿出自己的真。你不感動自己,又怎么感動觀眾?”
三年前就開始和陳寶國商量這個故事,高滿堂也表示這一次自己在故事里嘗試了很多新的手法,他嘗試給民國劇增加了不少情趣,選擇以東北的酒文化切入,就給這個故事找到了一個閃光點。“以酒說事,以酒品人。這些以陳懷海為代表的東北漢子在故事中往來穿梭,構成了一幅民國時期東北地區的民俗畫卷。”高滿堂覺得,新劇的故事和情感都很濃烈,是因為自己寄予了不少情懷在其中,也認為“年輕觀眾需要了解父母的故事,了解爺爺,以及爺爺的爺爺。”
“但新的創作方式并不意味著就要給戲灑狗血,要強加各種沒有邏輯的巧合與偶然。”在高滿堂看來,這些年國產劇的懸浮和浮躁已經蔚然成風,“都成了磁懸浮了”,很大程度上是年輕編劇們過于相信自己的智慧,而丟掉了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創作方法。擅長于進行類型劇拍攝的劉江則表示,第一次看到劇本大綱就很感興趣,這次的故事在民國劇的創作上找到了某種新意,“故事將懸疑、喜劇、浪漫情感等多重元素融入家國同構的大主題,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強情節劇,而是擁有極其豐厚的內蘊,在傘形的結構中鋪陳布局,到結尾處十分震撼人心”。他希望借用自己此前拍都市劇的經驗,通過剪輯、聲音等創作手法,將民國劇拍得好看起來。劇中在原始森林的造型甚至參考了奧斯卡得獎影片《荒野獵人》,“民國題材固有的受眾群不會變,但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也愿意看。” (本報記者 李夏至)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