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孩子矮小須盡早治療
中國消費者報訊(本報記者 龐建新)暑期各大醫院兒科內分泌門診迎來不少有“生長”問題的孩子,孩子矮小成了家長的心頭痛。
“孩子14歲了,卻只有140多厘米!”河南省安陽市的李女士對本報記者訴說自己兒子的身高問題。她表示,原以為是孩子不愛吃飯、睡覺晚,才長得慢。可當同齡男孩已經長成170厘米的“大人”時,李女士和丈夫慌了,他們擔心孩子是矮小癥。
8月中旬,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名家長張女士也因為孩子發育遲緩,比同齡人“矮小”,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做全面檢查。“孩子已經快3歲了,可只相當于其他孩子1歲多時的身高,體重也嚴重不達標……”張女士表示,自己和丈夫都不矮,孩子之前也檢查過,一直以為是腸胃問題,并沒想到“矮小”可能是基因問題。
記者從首都兒科研究所醫護人員處了解到,每年暑假都會有很多“矮小”兒童來住院檢查。
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鞏純秀表示,如今營養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數孩子生長發育都推前,如果孩子長期身高落下一大截,家長應該格外注意,須檢查是否疾病引起的“矮小”。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兒童青少年發育水平綜合評價》和教育部公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兒童青少年的身高是衡量體質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身高有了普遍增長。然而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長高,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800萬個矮小群體,并且以每年16.1萬人的速度遞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梁黎表示,90%的身材矮小兒童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礙,有的矮小兒童成年后不具備正常勞動能力,面臨升學、就業、婚戀等方面的沉重壓力。
據介紹,通過對孩子的遺傳基因、營養、運動、睡眠情況、內分泌激素、性發育情況和骨齡、宮內發育情況等進行綜合檢測和評估,可以對孩子身高做出科學準確的預測,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改善孩子身高,包括應用生長激素在內的干預治療手段早已獲得全球醫學界的認可。
記者了解到,很多醫院目前對“矮小”“發育遲緩”嚴重的兒童都會建議打生長激素進行干預,但很多家長對此懷有疑慮。河南家長李女士對記者表示,打針可能會長高,但她擔心有副作用。北京市的肖女士也表示,女兒3歲的時候檢查出“生長速率慢”,醫生建議可以打針,但是她放棄了。她表示,準備帶孩子多運動,休息好,平時補充一些維生素,看看孩子生長情況再定。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會“晚長”,在觀察等待。
專家提醒家長,需要注意部分性早熟兒童的最終身高會偏矮。早熟的孩子往往伴隨骨骼生長加速,使其看起來比同年齡的兒童長得高。但這僅僅是暫時的現象,由于性激素的提前催發,導致骨骺閉合將大大提前,生長期相應縮短,過早停止生長。
針對很多家長對正規干預治療存在疑慮,專家提醒,孩子身高問題不可忽視,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宣傳,購買自稱能增高的營養品,耽誤了孩子最佳干預期。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