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路上的西藏面孔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它存在于每一個普通人的小目標、小夢想當中。
“八零后”一手牽著市場,一手挽著家鄉
1988年,倫珠加措出生與西藏林芝市朗縣金東鄉巴龍村。這是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民風淳樸的村莊。這里的人們祖祖輩輩主要以挖蟲草、畜牧、耕地為生。良好的自然環境、充沛的水源和廣闊茂盛的草場使得這里牛羊肉肉質鮮嫩而有韌勁,辣椒、蘋果、核桃等純天然的農產品也是營養豐富口感好。但因為不懂銷售,這里的農畜產品大都只能通過熟人收購,經常產生產品積壓,農戶的經濟利益得不到保障。倫珠加措在外出務工時發現市場上農畜產品存在著以次充好的現象。家鄉純正優質的產品走不出去,市場上以次充好的產品卻進了消費者的口袋,這讓倫珠加措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萌生了架起一座農戶與消費者之間橋梁的想法。
2017年5月,在鄉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下,倫珠加措和旺杰、普巴三人貸款60萬購買設備和廠房,成立了朗縣賓巴拉商貿服務有限公司。賓巴拉公司采用集養殖、收購、包裝、推廣、銷售為一體的“公司+市場+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該公司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打造本地農畜產品品牌,拓寬了銷售渠道。賓巴拉公司成立后,聘用了12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員工,給他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公司幫扶13戶貧困戶出售農畜產品,將所獲利潤的40%返回給貧困戶。賓巴拉公司成立兩年,這里的農畜產品已經銷往拉薩、山南、林芝等地。倫珠加措還帶著本地的特色產品前往廣東、重慶等地參加物交會,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帶動了全縣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倫珠加措下一步目標就是在鄉政府的幫助下發展電商,將家鄉的好東西推向更加廣闊的市場,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讓自己的家鄉富起來。倫珠加措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投入到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當中,勇敢擔起了年輕一代的使命。
退伍老兵守土固邊 建設幸福家園
珞巴族的退伍老兵達娘已經退伍二十多年,依然保持著軍人的精氣神,整個人神采奕奕、精神抖擻。達娘在1993年12月光榮入伍,先后在西藏拉薩汽車十六團、那曲軍分區汽車營服役。退伍后,利用在部隊學習的開車、修車技術,達娘回到家鄉,貸款買了車,跑起了運輸,F在,達娘一家僅政府發放的生態補貼、邊境補貼、生態崗位工資、旅游基金分紅,一年就有七八萬的收入。有了好的政策,達娘一家也沒有等靠要,而是積極勞動致富,通過跑運輸、在景區賣自家產的土特產、挖蟲草、采蘑菇等一年收入非?捎^。如今,達娘已經購買了三臺運輸車,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達娘覺得現在家鄉政策這么好,吃穿不愁,接下來就安心守好自己的國土,也希望自己的后代也可以留在這里,守護家鄉,守護祖國。雖然已經褪去軍裝二十多年,但保衛祖國的熱血依然在達娘的身體當中流淌,從過去在部隊訓練工作到今天放牧生產、守土固邊,達娘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做著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
老黨員家的初心傳承
西嘎村是一個“年輕”的村落,2003年,由墨脫搬遷而來,當時多吉平措已經是有著21年黨齡的老黨員、老干部。多吉平措曾任村的團支部書記、調解委員等。經常帶著村里的年輕人到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幫忙收莊稼、做農活,村里哪家有了矛盾和糾紛也都找他評理調解。搬遷時,部分年紀較大的村民心里有些抵觸,不愿意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多吉平措挨家挨戶的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全村終于順利搬遷落戶。由于他為人熱情、處事公正,得到了全村人的信賴和支持。
如今,老人已經退休,兒子在2017年的選舉當中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女兒在北京體校學習摔跤,比賽成績優異。各種惠民政策的落實、村里旅游業的帶動讓老人一家衣食無憂,生活水平節節攀升。老人常說:“我們家從原來在各種差稅重壓下的貧苦生活到今天這么幸福安逸的生活,真是要感謝共產黨,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共產黨政策更好的黨!”
談起自己的愿望,多吉平措說:“我現在就希望兒子能夠多為村里做點事情,做人做事公平公正,對得起大家伙的信任。女兒可以身體健康,好好訓練,為國家爭光!币恍囊灰饴狘h話跟黨走,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作為家風中的重要部分在這個家庭得到了延續和傳承。
一張張淳樸的面孔勾勒出了奮發前進的中國模樣,一個個小目標、小理想匯入了中國夢的時代發展潮流,一點一滴的努力和汗水匯聚起強大的能量推動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他們都很普通,他們就在你我身邊;他們也很偉大,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中國夢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向往,需要依靠人民來實現,并不斷為人民造福。逐夢路上,這些勤勞勇敢的面孔就是最美的風景。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