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升級物流 茶葉“出山”富茶農
綠水青山圍繞的猴坑村,是太平猴魁的主核心產區。圖為猴坑村遠景。(資料圖片)
今年4月份,在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猴坑村舉行的開茶儀式上,村民李媛在采摘太平猴魁。 付小平攝
2019年5月份,安徽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的一名收派員正在整理準備寄出的黃山毛峰。
本報記者 韓秉志攝
黃山市是我國重點名茶產區和安徽省主產茶區,70余萬畝的茶園種植了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為助力茶產業流通轉型,近年來,黃山市不斷加強快遞物流服務業建設,提升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深入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如今,茶產業已經成為黃山市電商和快遞行業的主要服務對象——
在安徽省黃山市,對當地農民來說,采茶、做茶,那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茶葉是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早起上山好采茶
茶農們早出晚歸趕進度
每年的3月末到4月末,一個月左右的茶季,是黃山茶農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4月27日,黃山市黃山區湯口鎮三叉村。凌晨4點半,天還沒亮,65歲的村民呂石彩已經起床,準備去采茶。老伴和往常一樣準備早飯和中飯,他們要在茶園忙一天。
要采茶,先要爬山。十幾里地的山路,普通人爬上個把小時,可能早已氣喘吁吁,但對茶農來說,這已是家常便飯。祖輩留下的做茶采茶的技藝,讓爬山也成為當地人的一項特長。呂石彩和老伴先騎半個小時的摩托車,再爬半個小時的山路,到達海拔近千米的茶園。4月的黃山,早晚溫差很大。但清明節后的黃山毛峰,一天一個價。茶農們為了趕進度,都是早出晚歸,連中午也不下山,就在山上隨便吃點,便接著分頭采摘,到日落前才回家。
忙碌了一天,到晚上6點,天已近黑,呂石彩背著兩個竹籮回來時,滿載著新采的鮮葉。此時,妻子已經先他到家,開始對茶葉進行晾曬了。這一天,兩個人加起來可以采到四五十斤鮮葉。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對采下的鮮茶進行翻炒和烘干。如今,村里家家都用球形的茶炒干機取代了傳統人工操作。這個炒干機,看起來像個大鐵桶,鐵桶腳下燒炭火,工作起來,鐵桶不停地翻滾,就像洗衣機一樣。當然,這炭火燒到何種程度頗有學問,溫度高不得,低不得,火候把握的拿捏,全靠觀察火焰的顏色,聽木炭燃燒發出的聲音。
呂石彩告訴記者,大約四斤鮮葉才能做出一斤干茶。一個晚上,呂石彩加工十幾鍋鮮茶,才能做出幾斤茶葉。
茶做好了,關鍵是要賣出去。按照黃山毛峰的品質,市場價格低的可賣每斤一二百元,貴的則近千元。呂石彩說,對于散戶茶農來說,買家主要是靠熟人推薦。今年的產量較去年有所減少,但茶葉的質量更好,采摘的茶葉如果都能賣出去,去掉雇傭茶工等人力成本,能有2萬多元收入。
呂石彩的女兒已經開始打理做好的茶葉,準備第二天一早送到湯口鎮上的中國郵政網點郵寄。按照計劃,這批茶葉要運往廣東惠州,預計兩天能夠到達。
位于黃山北麓、太平湖畔的猴坑村,是太平猴魁的主核心產區。在村民李媛家里,我們看到了太平猴魁的制作過程。一進家門,李媛熱情地給我們泡茶喝,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李媛邊介紹著,邊拿出手機,展示父親炒茶的視頻。老人家翻炒的手勢很熟稔,帶得輕、撈得凈、抖得開,那鍋溫度很高,但就是燙不到手。
李媛平時在黃山市里工作,但每年到采茶季最繁忙的時候,她都會趕回來幫忙。此時,母親在廚房里為家人和雇工準備飯。其他人則圍坐在一起,都在為同一件事情忙碌——做茶,這種感覺就像是過年一樣。
快遞下鄉成時尚
快遞企業紛紛布局農村物流市場
猴坑村全村人口1552人,轄12個村民組,13個自然村莊,全村擁有5400畝茶園,是個典型的深山區、庫區、茶區。上世紀60年代,太平湖造壩,住在山下的村民需要移民上山。據村民們講,過去住在山上,蔬菜、糧食只能去太平縣城挑。每次下山,先翻山越嶺走一個小時山路,下山后到河邊搭船,乘船順流而下半個小時,上岸后再繼續步行,才能達到縣城,一次要將全家一個月所需的物品挑回來。
記者乘坐的汽車行駛在通往猴坑村的山間公路上,一側是湖水,一側是峭壁。對于猴坑村的茶農來說,這條通往村里的公路,就是他們的致富路。有了路,就有了物流,這是茶葉產業發展的基石。
“過去,茶農要想賣茶葉,只能一點點挑出去。現在路通了,客戶就可以直接上門。”猴坑村西二組組長劉宗華告訴記者,近年來,村里投入數千萬元用于道路建設,建成了通村道路等一批交通重點工程,如今更是把通往村里的主路澆上瀝青,使其成為便捷通道。
“路修好了,更多的外地人到我們猴魁原產地來買茶葉,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玩。除了茶葉收入以外,伴隨吃、住、行、游、購、娛各方面設施的不斷完善,村民收入來源也更加廣泛。”猴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方繼凡說。
從過去的“家書隔年到”,到現在的快遞次日達甚至當日達——讓村民感到驚喜的是,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回顧我國電商和快遞業的發展史,二者都起源于東部發達地區和一些大中城市。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地區都屬于市場空白。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如今,各類快遞企業紛紛布局農村物流市場,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因為茶葉發貨量逐年加大,新茶上市時間又比較集中,從去年開始,順豐速運針對黃山各茶葉產區,組建了一個“茶葉寄遞專項服務團隊”,深入到黃山區的村里山頭,與農戶和茶商合作,并在茶季期間針對部分地區推出了“即日達”“次日達”等服務。
順豐速運收派員余建林就是這個專項服務團隊的一員。上午10點,在猴坑村茶文化廣場,余建林正在忙著為茶農要寄出的茶產品稱重量、打包裝。一個多小時過去,這個小伙子甚至顧不上喝一口水,而在他身旁,等待郵寄茶葉的村民圍成了圈。
“像我這一趟是要郵到江蘇徐州的,今天送,次日就能到了。”猴坑村茶農馬愛華感慨道,如果沒有順豐速運主動進村攬貨,自己需要開車把茶葉送到30多公里以外的黃山區郵寄。雇一輛車,一個來回就多了200元的運輸成本。
“200元事小,因為這個耽誤了采茶,那損失就大了。”馬愛華說。說話的功夫,余建林已經包裝好了馬愛華要郵寄的兩箱太平猴魁,而他身后的包裹已摞得有半人多高。
物流運輸能力提高不僅將黃山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乃至世界,也為偏遠地區的茶農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目前,猴坑村全村茶葉產值已達5000多萬元,茶農人均年收入已達2萬元以上,核心區茶農的人均年收入更是超過20萬元。
下午4點鐘,余建林完成了在猴坑村的攬貨任務,驅車回到黃山區順豐營業部網點。下車后,余建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把幾件小的茶葉包裹重新加固包裝。這一天,余建林總共在猴坑村攬收了42票。這42票茶葉包裹,在當天晚上7點半就將通過順豐的運輸車輛運往合肥市的分撥中心,再從那里發往全國各地。
技術驅動產業升級
新技術在物流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018年,黃山市茶葉項目榮獲“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稱號。數據顯示,2018年,黃山市快遞業務量近1900萬件,其中茶葉快遞業務量就達到1165萬件。茶葉運輸的“騰飛”,是黃山市物流運輸業發展的縮影。
成立于2012年10月份的安徽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黃山區營業部,是黃山區中心唯一的營業部網點。今年“五一”期間,當很多人在享受小長假的快樂時,這個快遞營業部卻因“茶”事繁忙依舊。網點內,20余位“快遞小哥”熟練地收件、打包、稱重……膠布打包的嘎吱聲此起彼伏。不到一個小時,發貨區待寄出的包裹已堆積成山,這其中絕大多數是寄往全國各地的黃山茶葉。
1992年以來,我國民營快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快遞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而順豐速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作為國內快遞行業中首家擁有自有全貨機的公司,截至2018年底,順豐共有66架全貨機,其中自有全貨機50架,每天為上百萬件的快件提供服務。
安徽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黃山分公司負責人張玉國介紹,如今隨著經營農產品網店的普及,茶農、茶商、客戶信息的互通及時,不用到現場的交易方式逐漸普及,選擇快遞交貨的越來越多。“2017年、2018年,順豐為黃山市的3000余個客戶9000余噸茶葉銷往全國各地,業務增長同比超過35%。”張玉國說。
數據顯示,2017年,安徽順豐速運有限公司黃山分公司共發運茶葉快件85萬余票,合計約3800噸,帶來業務收入約3200萬元;2018年,共計發運茶葉快件約116萬票,近5300噸,實現業務收入約4350萬元。
對于不同品類的茶葉,寄遞有不同的時效要求。為促進茶行業創新發展,著力解決茶葉運輸“痛點”,順豐利用科技賦能新物流,升級產業寄遞解決方案。安徽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經理肖垚介紹,成立于2009年的順豐科技,目前擁有5000余名研發人員組成的專業技術隊伍,涵蓋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快遞員手中的巴槍發生的變化,就是科技發展的一個佐證。如今,村里的茶農寄快遞不用再填手寫單了,只要通過語音識別,軟件就能自動讀出郵寄信息。
“經過7代更迭,順豐如今的巴槍已由最初笨重的PDA逐步演變成輕便的智能手機,除了安卓智能手機的常規功能外,還具備了智能網絡與線路規劃、業務預測、智能排班、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計算機視覺等多項先進功能。”肖垚說。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正在物流行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和價值,打造智慧物流、提高物流效率,已成為物流行業的大勢所趨。有了大數據的支撐,快遞企業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調度車輛,并隨時監控車輛的在途情況。客戶也可以隨時查詢貨物在途信息。
在安徽黃山屯溪國際機場,航空客貨國內貨運出發窗口內,整齊碼放著裝箱的茶葉,箱子外面有“黃山機場貨運”封條。這批茶葉產自黃山市湯口鎮芳村的毛峰新茶,將由順豐公司運送,發往北京的一家連鎖品牌茶莊。
今年春天,黃山屯溪國際機場與順豐速運進行戰略合作,降低了物流成本。機場航空客貨銷售公司負責人高科介紹,目前,屯溪國際機場每周有109個航班,加快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運送速度,最快12個小時能送達。未來,機場將完善貨運功能,茶葉可通過國際航班運送到韓國等國家。
隨著當日達、次日達、隔日達、定時達、限時達等構成的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商家和消費者對不同類型快遞服務的需求得到了更好滿足。快運、倉配一體、即時配送、冷鏈、醫藥等新興服務不斷拓展,快遞企業加快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
肖垚介紹,目前,順豐相繼研發了快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客戶線上對接、資源調度和監控等多個智能系統。網點內無線指示節點及激光體積秤等科技產品的綜合應用,正是為了使整個網點系統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向實現快遞行業降本增效、綠色環保的目標邁進。
隨著線上消費對線下消費的替代比例持續提升,快遞發展對擴大消費和促進消費升級的作用進一步凸顯。2019年,安徽郵政新推出“驛路鮮 黃山茶語”項目,上線后在中國郵政郵樂農品網重點銷售黃山茶。據悉,該項目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為主打,依托遍布全省的郵政網點、服務全國的線上平臺等渠道,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河北等15省市。
“近年來,黃山市快遞和茶葉牽手結良緣,郵政管理局和郵政快遞企業不斷探索提升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了快遞企業和茶葉企業合作雙贏。”黃山市郵政管理局局長王勇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