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集團重組敲定 龐慶華讓渡全部股份
在被“披星戴帽”的第四天,*ST龐大(601258,SH)迎來重組。
9月12日晚間,*ST龐大發布公告稱,已確認意向投資人。公告顯示,重整受理后,管理人(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組)結合龐大集團的實際情況,經多方尋找和接洽,確定深商控股、元維資產和國民運力組成的聯合體作為龐大集團的意向投資人,參與龐大集團重整。
同時,經管理人征詢,公司控股股東暨實際控制人龐慶華及其一致行動人等股東同意讓渡其持有的全部龐大集團股權,由重整投資人有條件受讓。該事項將作為管理人未來制定重整計劃草案的部分內容。
自此,龐大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也將由龐慶華變為深商控股、元維資產和國民運力組成的聯合體。
龐大易主
據企查查顯示,目前,*ST龐大總市值為70.75億元,龐慶華此前的持股比例為20.84%,為集團實際控制人和第一大股東。
“重整之后,我將不再持有龐大集團任何股份。”時任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集團內部,我僅擔任集團黨委書記和榮譽董事長。”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20日,龐大集團曾發布公告稱,龐慶華因個人原因辭去龐大集團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總經理職務。
隨后有接近龐大集團內部的消息人士曾向記者透露,這個決定僅適用三年,三年之內,龐慶華將不會出任董事長,且不參與經營。
如今,龐大集團重整申請在被法院裁定受理后,并迅速確定投資人,這對命懸一線的龐大集團而言可謂是脫困再生的絕佳契機。
據了解,“接盤聯盟”中的“深商控股”,全稱為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政府、市工商聯(總商會)于2011年發起,79家深圳市重點民營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從事金融服務類、大型項目投資和高新技術開發與生產的大型民營企業。目前,公司全體股東的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
元維資產是以重組并購、股權投資、資產管理、資產交易業務為主的專業機構,同時也是是深商集團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本次重整中,元維資產將為龐大集團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提升龐大集團的價值以及后續的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為重整工作的推進以及經營方案的實施提供保障。
此外,“國民運力”的全稱為深圳市國民運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交通運營商,致力于推動城市運力(公共交通、出租、物流、環衛等方面運力)電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升級和發展。
根據公告,管理人后續將與意向投資人進行進一步協商,并根據債權申報、資產評估等 相關情況,結合與債權人、其他投資人溝通的情況全面制定重整計劃草案并在法定期限內提交債權人會議及出資人組會議表決。
重整計劃草案將于10月下旬出臺
眾所周知,龐大集團于今年5月中旬發布公告,稱由于龐大集團2017年向冀東豐公司借款17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借款到期后,龐大集團因資金緊張,未能償還。因此,冀東豐公司向法院提出對龐大集團進行重整申請。
“龐大集團重整將在2019年10月25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之后管理人將根據債權審查情況及資產評估情況,并結合龐大集團的實際情況制作重整計劃草案與相關債權人進行溝通和磋商,之后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表決,表決通過后龐大集團重整工作將進入執行重整計劃階段。”龐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工作安排,管理人將爭取在2019年12月31日前充分與相關債權人溝通后通過重整計劃。”
事實上,受市場持續低迷、融資環境惡化等影響,龐大集團已掙扎自救了三年之久,2018年度更是出現巨額虧損,且因資金嚴重不足、財產不能變現等原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
據其財報顯示,2018年,龐大集團全年實現營收420.34億元,同比下降40.37%;凈利潤為虧損61.55億元,同比暴跌3003.23%。
進入2019年后,其業績仍未好轉,今年上半年,龐大集團實現營收102.56億元,同比下降62.17%;實現凈利潤虧損11.99億元,同比下降563.66%;同時,資產負債率也達到了81.87%;同時,在整車銷售方面,上半年龐大集團新車銷量為5.01萬輛,同比降幅高達71.22%。
由此不難看出,司法重整可能是挽救龐大集團于水火的唯一途徑。而“重癥患者”龐大集團最終也“服用”了司法重整這劑藥方,并寄希望于重整,實現起死回生。
實際上,與破產不同,重整的目的恰恰就是避免企業走向破產清算。
據了解,重整制度是我國2007年新破產法頒布時引入的一項新制度,類似于國外的破產保護制度,旨在各利益相關方在司法程序內達成一致,化解企業風險的同時,最大限度保障各方利益,企業得以存續,員工繼續就業,債權人和中小股東減少損失的一項企業挽救制度。自實施以來,全國一共有54家上市公司實施了重整,至今沒有一例失敗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整的主體為上市公司母公司,即龐大集團本身,尚不涉及龐大集團子公司的重整,而龐大集團的分公司在法律上屬于龐大集團獨立法人的分支機構,將納入本次重整的范疇。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目前龐大集團共有149家分公司(含已被吊銷營業執照或已注銷工商登記的分公司);其直接或間接持股的子公司共計1000余家。
龐大集團“面值退市”風險嚴峻?
盡管法院已經裁定公司進入重整程序,但對于龐大集團而言,其面臨的風險形勢依舊嚴峻。
據此次發布的公告顯示,龐大集團重整相關工作仍在進行中,上述意向投資人是否能夠最終成為龐大集團重整投資人存在不確定性;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若公司重整失敗,公司將被法院宣告破產,繼而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然而與上述兩項風險相比,“面值退市”似乎對龐大集團的重生威脅更大。
因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龐大集團股票于9月6日停牌一日,9月9日復牌,同天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改為“*ST龐大”,開盤后,隨即有270萬拋單,*ST龐大被打成一字跌停。
記者發現,截止9月13日收盤時,龐大集團市值為70.75億元,每股股價僅為1.06元。
而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若公司股票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則公司股票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雖然龐大集團股價目前低位徘徊,理論上存在因股價連續下跌,最終因連續20個交易日面值低于1元而退市的風險,但我們相信通過重整工作的推進和深入,市場會正面解讀和理解目前正在進行的重整工作,客觀估計龐大集團的市值。”龐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如果重整能夠順利完成,且不存在其他退市風險警示原因,則龐大集團在完成重整后即可恢復正常,摘掉ST的‘帽子’。”
除此之外,記者還了解到,龐大集團在重整期間,公司經營和策略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所有原有業務及經營原則上將繼續進行,并保持重整期間的正常營業;同時,原則上將保持原有職工勞動關系及崗位不變,職工原有待遇(包括工資及社保等)不變;對于龐大集團欠付的員工工資、社保等屬于職工債權范疇,管理人將在重整程序中對龐大集團職工債權進行調查并公示,在重整計劃獲得法院裁定批準后一次性全額發放。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