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袋跟我走
本報記者 王天淇
“要把廚余垃圾單分出來,其實一點兒不麻煩,我的辦法是:垃圾袋跟我走,走哪兒帶哪兒,反而省事兒!”聽見封云英自己總結出來的垃圾分類小竅門,周圍的街坊四鄰都會心地笑了。
封云英是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就住在忠實里社區1號樓,每天早上7點到9點,晚上7點到8點,她穿上綠色的志愿者馬甲,準時來到樓下的垃圾桶旁站崗。
“廚余垃圾投綠桶,垃圾袋、其他垃圾投黑桶!”
“給您添點兒小麻煩,社會沒有大麻煩!”
……
每當有人來扔垃圾,封云英總要大聲叮囑幾句,提醒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
70多歲的韓大爺提著垃圾袋走出樓道,還沒等來到垃圾桶跟前,封云英已經先踩下了綠色垃圾桶的腳踏板,笑瞇瞇地說:“來,我先給您把桶打開!
只見韓大爺把手上的垃圾袋口朝下,捏住袋子的底端,把袋子里的垃圾一股腦兒倒進垃圾桶里,又使勁抖了抖,這才把垃圾袋和另外一個小袋子一起扔進旁邊的灰色垃圾桶里,“那里頭有兩根玉米核,不能扔在綠桶里,對吧?”韓大爺扔完垃圾,問了封云英一句。
“沒錯兒,玉米核雖然是吃剩下的,可不屬于廚余垃圾,得跟其他垃圾扔一塊兒!狈庠朴⒆焐蠎,手上也沒閑著,快速拿起垃圾桶旁的長桿兒木夾子在桶里翻了翻,確定垃圾扔得沒問題,她向韓大爺伸出大拇指,“大爺我必須得給您點個贊,分得太清楚了,咱以后還得這么分!”
別看現在社區居民垃圾分得都挺清楚,剛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時,封云英可沒少費心思!
封云英說,剛當上垃圾分類指導員那會兒,她向樓里的街坊四鄰們普及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可大家聽的人多,真正做到的人少,“歸根結底,還是怕麻煩!
為了提高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封云英自己制作了兩張表,記錄忠實里社區1號樓每戶居民的垃圾分類參與情況,一張表記誰家參與了分類,另外一張表記怎么分的類、分得好不好。誰家扔出來的垃圾里如果有廢舊書本、報紙、紙箱、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她手把手的教大家分出來,整理好,通過資源回收換成紙巾、香皂、洗滌靈、小毛巾等日用品,再根據表格里記錄的信息,是哪家的垃圾就給哪家送去,“大家看見我把換回來的東西送到家里來,都特別高興,慢慢兒地,參與垃圾分類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狈庠朴⒄f。后來,她和社區協商,干脆就在樓下的垃圾桶旁單辟出一塊地方,專門用來幫居民存放可回收物,“這樣一來,居民不用非在家里攢夠了才把垃圾拿出來,省地兒也方便。”
忠實里社區1號樓樓下常設的垃圾桶是綠色廚余垃圾桶和灰色其他垃圾桶,要求廚余垃圾要“裸投”。所謂“裸投”,就是只有垃圾進桶,垃圾袋要單獨扔進其他垃圾桶里,這可讓不少居民犯了難。
“湯湯水水的你還要求我裸投,手全弄臟了!
聽見街坊四鄰們抱怨,同是垃圾分類志愿者的曹大媽主動每天從自家打盆水,帶著毛巾擺在垃圾桶旁,“扔完垃圾就能洗個手,這不就不怕手臟了嗎。”聽見曹大媽的主意,封云英拍手稱贊,也從自家貢獻出了香皂、臉盆、毛巾,每天和曹大媽一起打水供居民洗手用。
這樣堅持了沒幾天,封云英還是發現有人把垃圾袋一起扔進綠色桶里,上前詢問,對方也挺為難,“不是不愿意配合您垃圾分類,實在是太容易把手弄臟了,您看您那水,沒倆人洗完就臟了,別人還怎么用?”
居民說的也有道理。封云英想了想,給對方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那我給您準備濕紙巾行嗎?有了濕紙巾,咱們以后可就得把垃圾袋單扔出來了。”對方見封云英這么堅持,只好笑著點頭答應。從此,用來給居民洗手的水盆邊上又多了一袋濕紙巾。
漸漸地,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越來越多,大家有時會和封云英探討一些垃圾分類的小竅門,聽見不少人都說“給廚余垃圾分類太麻煩,吃個水果還得跑到廚房去”,封云英樂了,“我都是預備一個小垃圾袋隨身帶著,要在臥室吃個蘋果我就帶到臥室,去客廳就帶到客廳,等要扔出門的時候再和廚余垃圾一起扔出去,您試試,其實一點兒不麻煩!”封云英給居民出主意。
“垃圾分類,改變的是我們的習慣。養成新習慣,就要不怕麻煩!”封云英期待著,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一起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