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要把握五大原則
9月18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司長趙陽、一級巡視員冀名峰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總體快速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趙陽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家庭農場快速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庭農場扶持政策框架初步構建。2014年原農業部印發的《關于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剛剛發布的《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都是比較系統的指導家庭農場發展的文件。財政支持力度加大。2017年中央財政首次安排專項資金給予支持,各地財政也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指導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開發了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建立了家庭農場全面統計和典型監測制度,每年發布一個年度發展報告,指導各省開展省、市、縣三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
據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進入到農業農村部門家庭農場名錄的家庭農場有60萬家,這個數量和2013年比增長了4倍多。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的勞動力是6.6人,其中雇工1.9人。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1.6億畝,其中71.7%的耕地來自于租賃。各種類型的家庭農場中,種植業占62.7%,畜牧業占17.8%,漁業占5.3%,種養結合占11.6%。到去年年底,全國家庭農場年銷售農產品總值1946億元,平均每個家庭農場30多萬元。
趙陽表示,總體來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有利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
破解發展瓶頸,加大政策支持
冀名峰表示,近幾年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風險防范能力不強、用地瓶頸亟待破解、融資困難、缺乏人才等一些問題。對此,《指導意見》提出,依法保障家庭農場土地經營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制度,強化用地保障,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政策,加強金融保險服務。
對于此次文件沒有提出家庭農場認定方面意見的問題,冀名峰回應,要堅持市場導向,尊重家庭農場自身發展規律,地方“以縣(市、區)為單位,綜合考慮當地資源條件、行業特征、農產品品種特點等”,來引導家庭農場取得最佳規模效益,通過名錄管理來支持家庭農場的發展。
遵循五大原則,培育家庭農場
趙陽指出,當前家庭農場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發展質量不高、帶動能力不強,還面臨政策體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應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未來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過程中重點要把握好以下五大原則。
堅持農戶主體。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積極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堅持規模適度。要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實現最佳規模效益。堅持市場導向。要遵循家庭農場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家庭農場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對家庭農場的引導和支持。堅持因地制宜。要鼓勵立足當地實際確定發展重點,創新家庭農場發展思路,務求實效,不搞一刀切。堅持示范引領。要發揮典型示范的作用,以點帶面,提升家庭農場的發展質量。
此外,《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趙陽表示,實踐中大部分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符合家庭農場的內涵,納入家庭農場范圍后,有利于更好服務所有實實在在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家庭農場,有利于促進家庭農場規范發展,有利于更好發揮家庭農場對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