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媽媽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懷胎十月,終于盼到了這一刻,寶寶出生了,心中的喜悅自然是少不了的,不過在高興之余應該多關注關注自己的身體,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本身恢復的就比順產慢,所以得格外的小心。順產的寶寶媽媽一般都會選擇母乳喂養,有的寶寶吃的比較多或是剛開始沒有那么多奶水,從而導致母乳不夠喂養,這該怎么辦呢?當然是給媽媽補充營養了,除了這些,產后媽媽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要好好休息。
分娩是體力消耗較大的過程,會感到疲倦,會不知不覺地睡意襲來,這時要抓緊時間休息,可閉目養神或打個盹兒,但不要熟睡,因為你還要照顧寶寶,要給寶寶喂第一次奶。
第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有些產婦看到自己的寶寶會心花怒放,情緒高漲,還有一些產婦因寶寶性別或寶寶有不好,情緒低落,甚至沮喪,這都會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產后出血。
第三、注意飲食。
生孩子后會感到饑腸轆轆,可吃些不刺激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紅糖小米粥、紅棗大米粥、雞湯面條、鯽魚湯面葉、煮雞蛋等。吃過食物后,可美美地睡上一覺。
第四、要進行母乳喂養。
寶寶出生后半小時內就要給寶寶喂第一次奶,同時跟寶寶進行皮膚接觸。這有利于刺激乳腺分泌,對母親子宮的恢復很有好處。
第五、盡早下床活動。
產后就要在床上活動,如翻身、抬腿、收腹、提肛等,順產8~12小時即可下床活動。 總之,上述是一個正常分娩的完整過程,但其在目前現實中僅占少部分,因為孕產婦中有約60%有高危因素,40%有正常頭位,其中還有1/3存在頭位不正,所以分娩中異常產程較多見。
同時,在目前醫學水平上,產程中不可預料的變化太多太快,且難以解釋,如胎兒是否有宮內缺氧,就沒有很好的手段診斷,有時只能通過觀察來診斷;頭位不正在產程中是可變的,醫生將盡可能幫助其轉變為順產,因此,多溝通隨時了解產程進展十分重要。
第六、注意觀察出血情況。
分娩后2小時內在分娩室觀察,此期間最易出血,所以特別要注意,分娩后2~24小時在病房觀察,仍有出血的可能,你可以自己按摩子宮,能減少出血。這天會陰傷口和子宮收縮會引起疼痛,可采取仰臥位休息。
第七、要及時大小便。
順產的產婦,分娩后4小時就要排尿,產后6小時要排出尿,24~48小時排大便。
順產媽媽產后的注意事項我們在上面提到了,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我們的產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