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飲食恢復要因體質制宜
很多產婦在恢復身體期間都胡亂吃一些高營養(yǎng)的食物。殊不知有些食物食用不恰當的話,很可能造成相反的壞影響。產婦的體質都是不同的,因此對于飲食營養(yǎng)的補充要因體質的不同來科學的搭配調理。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身體不能良好恢復,母乳也不能充足有營養(yǎng)。下面就來看看產后恢復如何因體質來調理身體。
![](/d/file/2014-12-19/e9cfc90559d44b1ac246777c844dcd05.jpg)
產后乳汁少,是困擾不少新媽咪的難題。為了達到催奶效果,有媽咪每天堅持吃16~18個雞蛋,被戲稱“蛋神”,還有媽咪3個月內吃掉100只雞,被稱“雞神”。婦產科專家稱,“蛋神”、“雞神”等不正確的催奶法可導致產婦肝腎功能負擔過重,并出現糖尿病等產后代謝綜合征。中醫(yī)則認為,使用催奶食譜也要看產婦體質,避開催奶誤區(qū)。
白領于女士即將臨產,她聽朋友說,產后為防乳汁稀少,要使用催奶偏方:每天堅持吃6~8個雞蛋,奶水自然充沛。于女士的朋友更夸張,每天吃16~18個雞蛋,被大家尊稱為“蛋神”。“我從小就不愛吃雞蛋,為了寶寶的發(fā)育,現在每天吃三個已經達到腸胃的極限。如果產后數量翻倍,可怎么辦?”于女士哀嘆,“蛋神”式催奶法讓人吃不消。
記者獲悉,除了吃雞蛋,民間還有不少催奶偏方。在某母嬰論壇上,有新媽媽現身說法,稱自己3個月內吃掉100只雞,隔日喝一次花膠燉雞湯,因而被尊稱為“雞神”。一些補氣血的催奶食譜也十分流行,如鯽魚木瓜湯、大頭魚通草湯、黨參北芪當歸豬骨湯、淮山豬骨湯、花膠豬肚湯、黃芪當歸豬蹄湯、豬腳姜、麻油雞、米湯沖芝麻、客家釀酒雞等。究竟這些催奶偏方是否管用?會不會對新媽咪的身體有影響?很多產婦都很困惑。
中醫(yī)
豬腳催奶要看體質
“催奶食譜切忌短時間內大量進食。”廣東省中醫(yī)院乳腺科副主任醫(yī)師劉曉雁指出,中醫(yī)認為,產后催奶應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和藥物調理。例如鯽魚湯、豆?jié){和牛奶等平性食物屬于大眾皆宜,而豬腳催奶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吃的。
劉曉雁推薦一些具有通乳功效的食材,如豬蹄、鯽魚、章魚、花生、黃花菜、花膠、木瓜等;通絡的藥材則有通草、漏蘆、絲瓜絡、王不留行等。
產后媽媽的體質通常可分6種:
1.氣血兩虛型:如平素體虛,或因產后大出血而奶水不足的新媽媽可用豬腳、鯽魚煮湯,另可添加黨參、北芪、當歸、大棗等補氣補血藥材。
2.痰濕中阻型:肥胖、脾胃失調的產婦可多喝鯽魚湯,少喝豬蹄湯和雞湯。另外,可吃點陳皮、蒼術、白術等具有健脾化濕功效的食材。
3.肝氣郁滯型:平素性格內向或出現產后抑郁癥的媽媽們,建議多泡玫瑰花、茉莉花、佛手等花茶,舒緩情緒。另外,用鯽魚、通草、絲瓜絡煮湯,或豬蹄、漏蘆煮湯,可達到疏肝理氣通絡的功效。
4.血淤型:可喝生化湯,吃點豬腳姜、黃酒煮雞、客家釀酒雞等。還可用益母草煮雞蛋或煮紅棗水。
5.腎虛型:可吃麻油雞、花膠燉雞湯、米湯沖芝麻。
6.濕熱型:可喝豆腐絲瓜湯等具有清熱功效的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