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助新媽媽調節產后月經不調
新媽媽在生產后,普遍會遇見月經不調的癥狀,很多新媽咪們對此都很疑惑,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了什么問題?月經不調會不會對長期的健康造成傷害?實際上,月經不調是生產后正常的現象。新媽媽們無需對此惶恐不安。之所以會產后月經不調,是由于在剛剛分娩完后,女性的自宮需要經過恢復期,月經期也需時間磁能恢復正常。當然,如果新媽媽出現長期的月經不調,需要及時去醫院就醫。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妙招可以解決產后月經不調。
運動對調理月經最有效
首先,媽媽們請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增強體力,促進血液循環。月經不調可能會影響到女性的正常生活,還有可能會致使其腰酸背痛。許多女性的人之中,月經期是不易進行運動的,實際上這是錯誤的理解。其實,剛好相反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月經不調癥狀,調整經期節律。
那么,做運動有什么好處?
1、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改善人體的機能,對月經周期的順利度過是有裨益的。
2、體育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盆腔生殖器的應,增強人的抵抗力血液供,緩解精神壓力。
3、運動對腹肌、盆腔肌交替收縮和舒張有作用,可對子宮起到輕柔的按摩作用,有利于經血的排出。
產后媽媽不幸在產后出現了月經不調的癥狀,媽媽們也不必太過苦惱,媽媽們可以用調經貼來調理月經。
調經貼不僅可以補養氣血,調經止帶等等,還有一些智力經期紊亂的藥物也可以進行調理,但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藥物,最好是根據醫生的藥方,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
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月不調的重要因素。作息時間不規律和貪涼,經常吃補品,蹦迪和快餐,過度節食和嗜好煙酒,情緒異常,壓力很大,濫用藥等。因此,產后媽媽們千萬不要熬夜,以免影響生理節律及內分泌協調性。
經期受寒冷刺激,會使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可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因此,媽媽們日常生活應有規律,避免勞累過度,尤其是經期要防寒避濕。
另外,有些媽媽們過度節食,由于機體能量攝入不足,造成體內大量脂肪和蛋白質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礙而明顯缺乏,影響月經來潮,甚至經量稀少或閉經,因此,追求身材苗條的女性,切不可盲目節食。所以,產后的媽媽們要在月經期間做好以下工作:經期要防寒避濕,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飲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涼,注意保暖。只要在日常生活多留心多注意,按時定期做婦科檢查,月經不調等疾病就不會侵襲。關注自己的健康讓生活更有質量。
情緒直接影響你的月經
緊張焦慮也會使卵巢功能紊亂,平和的情緒能夠促進卵巢排卵。心情抑郁或沮喪常常使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而情緒緊張可使月經量增多,或者出現月經提前。長期的精神壓抑、生悶氣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都可導致或痛經、閉經等月經失調。
媽媽們的月經來潮,月經的紊亂,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下丘腦又與中樞神經系統聯系,接受外來的刺激,經過整合,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這些環節中的任何一部分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卵巢功能而發生月經紊亂。精神因素如情緒過度波動、緊張,環境或外周溫度的較大變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與下丘腦-垂體間的功能失調,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響,卵泡成熟和排卵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引起月經紊亂,直至發生閉經。
這是因為月經是卵巢分泌的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后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腦下垂體和下丘腦釋放激素的控制,所以無論是卵巢、腦下垂體,還是下丘腦的功能發生異常,都會影響到月經。
要保持好心情,心情抑郁和緊張都會導致月經不調。多參加活動,但也不能過度勞累。總之呢,月經要順利就要在藥物治理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
學會自我按摩緩解
月經方面的病在治療上應以調理脾胃、補益沖任為主,這樣月經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平時多自己按摩,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的癥狀。
先取仰臥位,以右手魚際先揉按腹部的氣海穴(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約1分鐘,再以右手拇指指腹羅紋面依次點按雙側下肢的三陰交穴,每穴點按一分鐘,最后以一手手掌按摩小腹部約1分鐘。
再改取俯臥位,先以兩手手掌在腰骶部上下往返反復按摩2分鐘,再以雙手拇指指端依次點按腎俞、命門、八髎等穴各30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度,最后再以雙手五指同時提拿雙側腎俞穴各3次。
另外,還可以通過按摩血海穴來幫助調理月經。血海穴是脾經上活血化淤、通絡止痛的要穴。血海穴在大腿的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 寸。進行按摩時,可以將雙手掌心放在同側血海穴上,適當用力揉按1 分鐘左右,雙下肢可交替進行按摩。最 好在月經前后幾天睡覺前和起床時各做1 次,但在月經期間應停止按摩。
作為女性,月經直接影響到女性的正常生活,長期月經不調甚至會導致一些女性婦科疾病的產生。產婦們在分娩完后,出現月經不調是普遍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如果能按照以上說的幾點,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保持平衡的心緒,適當運動、做按摩,那么,產婦月經不調的現象會出現緩解。因此,產婦需要用心去調節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身體虛弱的產婦則更加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