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產后惡露和月經
很多產婦在生產后一月還存在惡露的情況,而不少媽媽卻認為不是惡露而是月經,那么如何區別產后惡露和月經?母嬰專家指出,產后惡露一般會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產后第一次來月經的時間一般是在產后三個月。
問:我是順產的,產后42天去醫院時還有一點惡露,可到第二天就沒有了,連著有十天都沒有,現在是53天,又有紅紅的東西,不知是月經還是惡露?請問如何區別?
答:這也是一種產后子宮恢復不良的表現,子宮早期恢復后,可能由于近期休息不好、過度勞累、細菌感染抑或是進食過多補品,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產后月經恢復,在不進行母乳喂養情況下,最早也要產后三個月才會出現第一次月經。
42天之內:專家稱內外護子宮
禤慶山說,接近正常的飲食就是最好的飲食。所以,產褥期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而中藥、補藥則不太必要,至于黑木耳和姜醋豬腳,前者不宜多吃,尤其在剛出院時要避忌,后者則應在產后一周后逐漸、少量吃。
除了飲食外,產婦個人衛生對子宮復舊也極具意義。產后汗腺、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汗、出油多,最常見皮膚感染。如果外陰長期不清洗,可導致子宮體發炎,但用盆浴同樣容易引起感染。最好在順產3天后、剖宮產7天后洗澡,每天用花灑里的清水淋浴,并采用從腹部沖水,讓水自然流下,并用手輕輕撫摸外陰的方式。
產后不建議用盆浴,即使是使用高錳酸鉀,在家里也不可能做到醫院那么無菌,由于產后子宮和陰道相通,細菌不單到了陰道,也會上行到子宮。但傷口裂開、愈合不良者例外,因為利大于弊,外部理療能促進傷口愈合。
提醒:無論是已生產女性,還是未生產女性,禤慶山說保持子宮功能正常只要做到“少損傷”。首先是保持外陰陰道清潔,降低細菌感染幾率;其次要避免過多性伴侶,以免染上陰道炎、宮頸炎,再上行性感染致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再次是做好避孕措施,多一次人流便多一次子宮損傷,損傷后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月經期不要性生活,以免傷口開放易使陰道感染細菌。
知道了如何區別產后惡露和月經,所以產后月經和惡露需要我們區別開來,如果是產后三個月來月經的話是正常的,但如果產后二個月了,仍然還有惡露的話,那可不是正常的現象,需要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