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治理”中國方案得到世界認可
原標題:“綠色治理”中國方案得到世界認可
從“千萬工程”到“螞蟻森林”
“綠色治理”中國方案得到世界認可
從美麗鄉村,到科技種樹。繼去年浙江省久久為功十五載踐行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激勵與行動類別獎項)”后,北京時間27日,支付寶螞蟻森林也獲此殊榮。
這一聯合國最高級別的環保獎項已經第三年頒給來自中國的綠色創新和行動者。從塞罕壩三代造林人,到浙江省推進“千萬工程”,再到螞蟻森林,中國推動綠色環保的新路徑和寶貴經驗正在被世界認可。
一棵樹背后的環保自覺
這是一座只能背風說話的西北小縣城,卻被一個手機種樹應用,改變了這里幾代人與沙斗爭的狀態。甘肅省武威市下轄的民勤縣,三面都是沙漠,風大,樹禿,迎風說話就會吃進沙子。只有一種特別能適應鹽漬化土地的梭梭樹能存活。
從2016年開始,當有人在支付寶螞蟻森林的小樹苗蓋了戳,這兒的梭梭林里就會種下一棵梭梭樹。3年來,大約有5億人通過這個手機應用“種”下了1.22億棵真樹,平均每天大約11萬棵樹被栽種在像民勤縣這樣的荒漠上。
“3年前,我孩子出生那天,手機上的梭梭樹也種成了。”來自福建的蔣生決在老婆懷孕期間,天天陪她散步,在螞蟻森林里積攢了很多“能量”。孩子出生時,他恰好在手機上的螞蟻森林里養成了一棵虛擬梭梭樹。
而在內蒙古阿拉善,一棵真實的梭梭樹也幾乎差不多時間被種在了這片沙漠化嚴重的地區。一個孩子的新生,和一棵樹的新生,就這樣跨越了2400多公里,緊緊相連在一起。
因為孩子還小,蔣生決只能帶著孩子的照片去阿拉善看這棵與他命運相連的樹。他希望,等孩子懂事后,告訴他這棵樹的故事,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如何保護地球。
手機上一棵虛擬樹是如何在幾千公里之外變成一棵真樹的呢?
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燃氣費、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可以用來在手機里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后,螞蟻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們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
雖然螞蟻森林種的樹,在國家總的人工造林占比中微乎其微,但它的一個價值在于喚起了億萬人對公益、環保的熱愛。
80克表示坐過一次公交車,52克代表坐了一次地鐵,共享單車每分鐘1.8克,行走的步數越多累計的“綠色能量”就越高……90后杭州小伙沈均亮對螞蟻森林能量的產生再熟悉不過了。“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一款名叫‘螞蟻森林’的綠色游戲。”沈均亮說,他已經養成了每天早起收集綠色能量的習慣。
被喚醒的還有他的環保意識。3年來,他每天堅持跑步,收獲“綠色能量”,在荒漠種下了13棵真樹。如今他已成為一名環保工程師,一直奮戰在環保領域。“每個人都討厭霧霾熱愛藍天,大多數人愿意為減少霧霾做點事,但都很難堅持。因為螞蟻森林即時的正向反饋,讓我堅持下來。”他說。
一座城背后的綠色脫貧
對于民勤縣大部分種樹人來說,種樹還談不上是信仰,它首先是解決全家生活的機會和希望。縣城附近有一個移民村,今年年初剛剛從山上搬下來,孩子上學是不成問題了,但是一家的勞動力要找一份工還是很困難。
不過現在,全村成年人都有了新的奔頭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