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側切的產后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
很多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分娩的時候進行了會陰側切,那么新媽媽要做好產后恢復工作,恰當的產后護理才會有效的更快的使傷口恢復。那么會陰側切的產后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在這里,母嬰專家為大家搜集了會陰側切的產后護理原則,快來一起看看吧。
會陰側切多久恢復
一般來說手術后的1--2個星期是最難熬的,拆線前,每天應該沖洗兩次傷口,大便后也要沖洗1次,避免排泄物污染傷口。拆線后,如惡露還沒有干凈,仍然應該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沖洗外陰兩次。同時,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傷口裂開。排便時,最好采用坐式,并盡量縮短時間。另外,拆線后傷口內部尚不牢固,最好不要過多地運動,也不宜做幅度較大的動作。
那么,會陰側切的產后恢復是怎樣的呢?
會陰側切的產后護理
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術后3天內醫院會有完善的清潔措施,多用有消毒作用的洗液沖洗外陰。3天后或出院后則需要產婦自己每天用清水或洗液清洗外陰,有條件的最好1天兩次。同時選用安全的衛生用品,及時更換,保持外陰的干燥。
如廁后沖洗產婦在大小便后都應該用水沖洗會陰,如同用衛生紙擦拭一般,由前往后,以避免細菌感染。勿提重物產后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事和運動。任何過早過重的體力活動,都可能造成盆底組織損傷,甚至造成老年后的子宮脫垂。
避免性行為產后6周內,應該避免性行為的發生。直至產后6周復查時,由專業醫師確認子宮及產道恢復良好,方可進行。切口局部腫痛可用高錳酸鉀坐 浴裂傷較嚴重且傷口腫痛者,可以在水中加入高錳酸鉀坐浴,濃度為1:5000(水的顏色變成粉色即可)。或用烤燈加快復原速度。(高錳酸鉀可以殺菌,溫水 和烤燈則以高溫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血腫吸收)。
其他多攝取高纖食物,多補充水分,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以避免便秘。必要時可使用“開塞露”等外用藥物或緩泄劑。若記住了以上的提示,相信孕媽媽一定會順利經過會陰側切這一關的。
母嬰專家溫馨提示:知道了會陰側切的產后護理注意事項,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證媽媽的健康,我們要注意在產后做好以上的家庭護理工作,避免出現感染的情況,所以會陰側切的產后護理要得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