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新媽注意7種危險狀況
分娩結束后,就是新媽媽恢復身體狀況的時候。即所謂的坐月子。而在這個階段里,新媽媽要當心注意自己的身體,以更好預防產褥疾病的發生。下面,就快來和母嬰專家了解一下常見的危險的狀況都是哪些吧。
產后新媽注意7種危險狀況
胎盤殘留:部分產婦在分娩后不久,發現突然出血,那是因為胎盤和胎膜等的一部分殘留在子宮腔內。
子宮復原不全:當產婦因為子宮收縮不好,遲遲恢復不到原來的樣子。如:分娩后已經過去好多天,但子宮還比較大而且柔軟,紅色和褐色的惡露一直持續不斷。并且伴有下腹部疼痛的癥狀,那是因為子宮內殘留有胎膜和蛻膜。產婦分娩后輕率地早期離床,在膀胱或直腸里存尿便,不及時排出,也是造成子宮恢復遲緩的原因之一,要充分注意。
產褥熱:產婦從分娩后兩三天開始體溫持續38℃以上,或持續發冷。這是因為子宮內有感染而發燒的,叫做產褥熱。形成原因是,在分娩過程中使用的器具的消毒不徹底,或惡露的處理過程不清潔,產婦自身患感染癥(扁桃腺炎、陰道炎等)等,因而被腐敗菌、化膿菌所感染。嚴重時全身狀態惡化,可能引起敗血癥。因此發燒時,不要濫服退熱劑,應立即請醫生診斷治療。
晚期出血:晚期出血也是分娩后不久發生的出血現象,這是從一度止住血的子宮頸管裂傷和陰道壁的傷口等處再次出血,應立即縫合傷口。
痔瘡:懷孕期患痔瘡,經過分娩一般易惡化。而且因為在分娩時用力很大,患痔瘡的人也很多。痔瘡在分娩后兩三周里紅腫,而且特別疼,因為怕疼有大便也憋著,便引起便秘,使痔瘡更加惡化,就形成惡性循環。
惡露的惡臭:惡露散發出像腐爛魚的惡臭時,可懷疑是產道和子宮被細菌感染。放任自流的話,也會導致產褥熱。
會陰縫合處疼痛:產婦的會陰縫合的傷口痙攣或疼痛,但在拆線以后,就不會再疼了。要是還繼續疼的話,就可能是有血腫形成,就應該尋找醫生的幫助。
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產后新媽注意7種危險狀況的介紹。所以為了更好的預防以上孕產疾病,我們要做好疾病預防工作,關鍵是要坐一個科學的月子。如果出現了上述問題,要盡快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