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后子宮切口裂開怎么辦?
順產雖然不會面臨子宮切口裂開的狀況,但是在生產時的疼痛是許多媽咪不會選擇此種方式的原因,而選擇剖腹產的媽咪們也要時時刻刻擔心子宮切口是否會裂開,因為一旦子宮切口裂開便會威脅著寶寶母乳的來源,換句話說就是威脅著母嬰健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剖腹產后子宮切口裂開時應該怎么辦。
子宮切口裂開的常見原因
1.子宮峽部的弓形動脈較體部的短小且分支少,子宮下段橫切口易將向下斜行的子宮動脈分支切斷,從而造成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尤其是下緣。
2.橫切口選擇過高或過低橫切口過高,切口上方宮體肌組織與切口下方子宮下段肌組織厚度相差懸殊,縫合不易對齊致愈合不良;橫切口過低,宮頸側是以纖維組織為主,血供差,愈合能力差,越靠近陰道,更易出現局部缺血、組織壞死、感染和切口裂開。
3.當胎頭過低或嵌頓,局部組織受壓時間長,易發生水腫,組織脆弱。當切口過小、娩出胎頭用力不當、手法粗暴,可致切口撕裂大出血。如止血不徹底,局部形成血腫,造成愈合不良。
4.子宮切口縫合過緊或過疏,影響切口血供,致愈合欠佳。
5.切口感染因為子宮下段橫切口與陰道接近,若術前有產程延長、胎膜早破、宮內置監護儀、官腔操作及多次內診等,易并發切口感染;子宮內膜炎、脫膜炎、胎盤胎膜殘留等可造成子宮及子宮肌層切口感染,導致子宮復舊不良,切口愈合差。
6.產婦體質差、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癥或合并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可造成子宮切口愈合欠佳,常合并腹部切口的愈合不良。
子宮切口裂開的臨床表現
由于切口愈合不良,產褥期可出現反復陰道流血。如慢性失血可致貧血,如為短期內大量出血,可造成休克或產婦死亡。孕婦剖宮產術后體溫升高,持續血性惡露,婦科檢查可見子宮大而軟,宮頸口松,子宮內口可觸及裂口的薄弱處或腸線,下腹部有固定壓痛。診斷時不宜行官腔探查及診斷性刮宮,B超檢查可見到與子宮不可分開的異常回聲區。
子宮切口裂開的處理方法
1.保守治療如病人出血不多,體質尚可,切口為單純裂開,無嚴重感染,可先予輸血、止血藥物及抗感染等治療,觀察4周左右,如切口愈合,則不需手術治療。對于需要清潔創口的病人,可用碘仿紗條將子宮切口輕輕覆蓋,但不能填壓,以免裂口擴大,影響愈合。
2.手術治療如病人出現反復多次出血,經保守治療效果欠佳,應行剖腹探查術:若切口周圍組織新鮮且血運好,或切口裂開范圍小,可擴大切口后再次縫合;若出現大出血或切口嚴重感染伴休克的危重患者,在輸血、抗休克及抗感染的同時,及時行子宮切除術。
對于剖腹產的媽咪們而言,在產后初期,其身體是非常脆弱的,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威脅著母嬰健康的事兒,所以媽咪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