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強國兩步走 汽車業如何當好排頭兵
作為建設交通強國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日前正式印發,掀開了新時代交通運輸工作的新篇章。根據規劃,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交通運輸系統是一個大的綜合系統和綜合網絡,建設交通強國也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全行業上下共同努力,寫好交通強國建設的鐵路篇、民航篇、郵政篇、公路篇和水運篇等篇章,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交通服務。
國家智能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關積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道路交通的主要運載工具,汽車行業面臨著比其他行業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但同時也蘊含更大的發展機遇,需要全產業鏈共同努力,結合行業現狀和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制定戰略目標。未來,圍繞交通強國建設的目標,我國公路行業將全方位提升基礎設施、載用工具和運營管理服務的綜合能力與水平。汽車產業在交通系統轉型提升、交通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面臨新的發展契機。
公路交通運輸工具差距較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經歷了從“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據李小鵬介紹,70年來,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趨完善,基礎設施規模不斷增加,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其中,在公路方面,我國通車的總里程目前達到了484.7萬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不僅從無到有,而且總里程已經達到14.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李小鵬指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備,尤其是偏遠貧困地區還存在明顯短板,雖然交通裝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但研發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進一步提高。此外,交通運輸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也亟待進一步提升,為了更好地解決建設交通強國的部分問題,李小鵬透露,公路法的修訂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過程中。
在關積珍看來,我國交通運輸的基礎設施建造能力和規模發展較快,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位居世界前列的較高水平,但在運營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安全保障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在運輸裝備方面,與鐵路運輸相比,公路交通主要的載運工具——汽車與國外的差距應該說要大于鐵路和民航等其他運載工具,這也成為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挑戰之一。“我們應當回歸交通運輸引領和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初心,加強運輸裝備的技術創新,以進一步提高為公眾出行和社會物流的服務保障能力,助力實現交通強國夢。”關積珍如是說。
智能網聯汽車迎來重大利好
作為《綱要》提出的九大重點任務之一,在科技創新方面重點強調了“強化汽車、民用飛行器、船舶等裝備動力傳動系統研發”、“加強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協調運營與服務技術、城市綜合交通協同管控技術研發”以及“大力發展智慧交通”等工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綱要》提及的上述內容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重大利好。
誠然,依靠單車智能早晚也會實現汽車的完全自動駕駛,國外一些汽車企業走的正是這條路。但近段時間以來,業內已經達成一定共識,如果汽車智能化發展能和道路設施的智能化升級相結合,就有希望早日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從這一角度來看,交通運輸部的參與甚至主導,顯得尤為關鍵。”許海東表示,汽車企業需要抓住建設交通強國的契機,堅持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方向不動搖,結合中國汽車消費的新需求和新變化,以提供“先進適用、完備可控”的交通裝備為目標,不斷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性能和品質,最終成為交通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圍繞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相關企業,《綱要》提供了一個拓展市場和落地應用的寶貴平臺。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有望出現更多的創新成果和實際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我們期待著智能駕駛汽車從封閉區域測試中走上開放道路的實際應用。”關積珍提出,包括5G和物聯網等新技術,交通領域提供的應用平臺是重大機遇。智能交通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內容,需要進一步提升在基礎設施建造和管養、載運工具、運營管理與服務和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關聯企業有望通過參與智能交通創新發展和建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水平。
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
交通運輸業是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和服務性行業,它和國計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事關經濟活力、事關國家的競爭力。基于此,在建設交通強國的過程中,實現“綠色發展節約集約、低碳環保”至關重要。
《綱要》在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方面著重提及了公路交通,要求“推動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全部實現電動化、新能源化和清潔化”,同時要“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統籌油、路、車治理,有效防治公路運輸大氣污染”。
許海東表示,重點強調汽車節能環保要求有利于我國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的下一步推廣和應用,尤其在“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立體互聯”方面提出“加強充電、加氫、加氣和公交站點等設施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不過,許海東坦言,關注加氫站的建設體現了交通運輸部的全局統籌思路,考慮到氫燃料電池汽車這一發展方向,但就目前的現狀而言,加氫站建設需要以產品的保有量為基礎,不能與當前市場發展的規模割裂開來,逐漸增加較為妥當。
《綱要》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滿意度明顯提高,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交通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而正在編制過程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也擬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新型產業生態構建完成,國際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產業支撐體系完備有效,新能源汽車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現汽車強國夢。
“有理由相信,雖然交通強國建設任務艱巨,但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朝著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方向大踏步前進的汽車行業,必將成為交通強國建設中最絢麗的一個篇章。”許海東表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