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在大路上》為新中國建立國家影像
截至2019年3月,中國航天已有8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300次航天發射 圖片來自專題片
1963年,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 圖片來自專題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隨著毛澤東洪亮的聲音,一幅從開國大典到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再到朱日和閱兵、上海自貿區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9月16日起,24集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該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生動講述了中國人民篳路藍縷、砥礪奮進、一路走來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為時代立傳,為歷史存真,為新中國建立國家影像,為國家做歷史典藏,是該專題片的目的和應有使命。
專家認為,專題片堅持“政論情懷、故事表達”,既客觀反映歷史的進程,又注重接地氣的故事表達;既講述各個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變遷。
專題片總導演閆東介紹,該片的故事緊緊圍繞主題選取,具有典型性、生動性和時代特征,非常感人。比如第五集《壯志凌云》講到兩彈元勛郭永懷從青海試驗基地因工作趕回北京,中途飛機失事。當人們找到他的遺體時,發現他和警衛員抱在一起,用身體保護住了裝有絕密科研資料的文件包。片中說,當年郭永懷因為長期從事絕密工作,和家人聚少離多,年幼的女兒過生日時向他要禮物,他只好滿懷歉意地指著天上的星星說,以后天上會多一顆星星,那就是爸爸送你的禮物。
每一集都有故事。第十三集《神州騰飛》講到三峽大壩建設時,也有感人故事。為了完成這項浩大工程,近130萬庫區百姓需要背井離鄉。位于瞿塘峽峽口重慶市巫山縣大溪村村民冉應福,從15歲開始就在江上跑船。這一次,他要帶著一家9口和256名村民一起外遷到千里之外的安徽省長豐縣。片中用了他在搬遷現場最后一次開船時對鄉親們講的話:“三峽是我們的故土,的確難舍,為振興中華,建設祖國,我們挺起胸膛向前走,父老鄉親們,再見!逼信园渍f:今天,當我們看到三峽大壩震撼人心的宏闊景觀時,不要忘記,它的背后有百萬移民的巨大奉獻。
第十九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講到習近平總書記數次考察長江,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得到有效保護。三北防護林工程有效推進,河北省塞罕壩林場被授予“地球衛士獎”。
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集思想性、理論性、歷史性、文獻性、觀賞性于一體,采用大量歷史文獻影視資料,生動呈現了70年來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其中,許多資料系首次公布,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有網友說:“作為‘95后’,很有幸能見證中國崛起騰飛的新世紀20年,未來我們一起努力!”閆東表示,希望更多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能喜歡這部片子,希望他們能夠走進新中國的歷史,觀看新中國的歷史,傳承奮斗精神。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