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高科IPO: 行業特點致業績波動劇烈 內外風險事由眾多
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 新三板摘牌半年后,捷安高科沖擊A股IPO。11月14日,證監會披露捷安高科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捷安高科擬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2309萬股新股,預計募集金額3.4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捷安高科面臨著應收賬款可能無法及時收回、業績季節性波動及政策、行業標準變動影響資質狀況等“攔路虎”。
業績波動大、應收賬款存風險
資料顯示,捷安高科成立于2002年,主營業務為向軌道交通領域企業、專業學校及鐵路局等提供虛擬仿真和情境實訓系統。捷安高科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客戶群體預算管理一般較為嚴格,通常在第一季度制定采購和預算計劃,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進行產品驗收,因此公司存在收入季節性波動劇烈、應收賬款較高等情況。
數據顯示,2016至2018年,捷安高科第四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64.11%、50.14%和55.43%,而運達科技、多倫科技等可比公司雖然也存在季節性業績波動,但并未像捷安高科業績高度集中在第四季度。以運達科技為例,其2018年第一至四季度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17.21%、25.23%、20%和38.65%;另一家可比公司多倫科技更是每季度營收均占總營收的四分之一左右,季節性波動極小。
除業績季節性波動大外,捷安高科還表示公司應收賬款高企也是由行業因素造成。招股書顯示,2016至2018年末,捷安高科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5623.66萬元、9758.98萬元和1.21億元,占同期公司營收的35.22%、44.94%和45.02%,呈逐年上升趨勢。對此,國有PE軍工領域資深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表示“令人費解”,一般而言,公司營收和應收賬款比例不該如此。初步判斷,可能該公司的賒銷比例較大。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捷安高科近年來應收賬款增速遠超營收增速。2016至2018年,捷安高科應收賬款分別增長312.24%、73.55%和23.47%,而同期營收增速分別為82.54%、36%和24.03%;數據顯示,捷安高科同期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一路走高,分別為78.77天、127.49天和146.24天,公司回款能力明顯下降。
上述專業人士表示,捷安高科所處領域市場規模前景不明朗,業績天花板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身處在這一同業競爭依賴于技術水平的行業,捷安科技研發強度近年來卻逐年減弱。2016至2018年,捷安高科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分別為10.9%、9.42%和8.07%,呈逐年下降趨勢,而其競爭對手運達科技2018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為13.68%。
面臨內控、政策等內外風險
除行業特點所造成的業績季節性波動等問題,捷安高科自身也有諸多質疑點。2014年,捷安高科曾向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一的張安全累計轉出2000萬元委托其購買理財產品,實現理財收益23.87萬元。其中本金于當年年底前收回,而收益則遲至2017年4月才收回。至于捷安高科委托實控人購買理財產品的原因、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捷安高科并未在招股書中作出說明,而此筆理財產品1.19%的收益率也令人難以理解。
2015年4月,捷安高科還因前期會計差錯調整,導致超額分配2014年度利潤174.87萬元,分別分配給鄭樂觀、張安全、高志生、杜艷齊和白曉亮57.36萬元、55.61萬元、25.88萬元、22.38萬元和13.64萬元,此5人均為公司前十大股東,其余5名股東則全部為企業。捷安高科表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因超額分配利潤和委托理財應收各關聯方的款項已全部收回。
此外,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捷安高科稅收優惠金額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重連續多年高于3成,2016至2018年分別為34.92%、30.33%和30.16%。據了解,捷安高科及其子、孫公司北京申謀、鄭州捷碩等分別符合高新技術和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標準,但面臨相關標準復審。若復審未通過或相關政策、標準發生變化,將對其利潤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關于其行業資質齊備性,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捷安高科補充披露是否具備全部生產必須的證書和資質及其續期前景如何。捷安高科則表示公司現已通過CMMI3認證,并擁有信息系統集成及服務三級資質;子公司鄭州軍工則為方便開展相關業務取得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二級保密資格證書》,但目前所從事的相關業務中暫不涉及涉密武器裝備的科研生產。不過,前述專業人士稱,行業內一般是公司相關業務開展在前、而保密資格證書頒發在后。
關于上述問題,中國網財經記者先后致電致函捷安高科,但對方未作出回復,中國網財經將持續予以關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