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整改 鎮賚優化營商環境打出“組合拳”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鎮賚縣積極探索推進四項創新改革,全面加大營商環境整治工作,在營商環境整治工作中梳理出79個問題進行全面整改。
自10月初以來,鎮賚縣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一項自選專項整治內容,由縣委副書記、縣長親自掛帥,常務副縣長和縣委組織部長兩名縣委常委具體負責,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政務服務局。
鎮賚縣將積極探索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無差別審批”改革、 “精減要素材料、精減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改革、整合便民服務電話資源和各項民生繳費機制改革這四項改革。
探索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無差別審批”改革
鎮賚縣通過完善標準化“一次告知單”、制定要素材料清樣和規范辦事流程,將17個部門的700多個辦事事項整合到綜合窗口進行統一辦理,由原來的17個部門28個窗口縮減到5個綜合窗口。“窗口”服務人員根據標準化“一次告知單”和要素材料清樣為來辦事人員提供咨詢服務和接收辦事要件,各單位業務人員在后臺審批,實現了來辦事人員與審批人員不見面,無差別審批。來辦事人員不再因辦啥事找哪個“窗口”而煩惱,也不再需要辦一個事跑多個窗口重復填報信息,極大地方便了來辦事企業和群眾。
全面推進“精減要素材料、精減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改革
鎮賚縣組織各有關部門重點進行了各類證明事項清理,堅決取消各類無謂證明、循環證明,杜絕各類奇葩證明,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一次性取消證明事項14項,對保留的27項證明事項通過縣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布,提高辦事事項公開透明度。結合“綜窗”改革,大力推進網上審批、后臺審批、并聯審批和信用承諾等措施,優化審批流程,減少辦事環節,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他們已經實現54證合一,實施并聯審批后,施工圖紙審查3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備案手續,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的最長3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目前,全縣1737項辦事事項中,可實現網上辦理的達151件,可實現即時辦結的886件,單項辦理時限最長的不超過15個工作日,平均辦結時限不超過4個工作日。當前,省里正在投資建設“吉林祥云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政務網絡體系,屆時將打破行業壁壘和信息孤島,群眾辦事將更加便捷,辦事效率將大幅度提升。
全力推進整合便民服務電話資源,著力實現“一個電話解難題”改革
為更好地解決民生訴求,暢通便民服務渠道,鎮賚縣成立了“1890”(一撥就靈)政務服務熱線中心,與全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75部政務服務電話互通互動,群眾只要通過這一部電話即可隨時隨地反映問題和訴求,不需再查找哪個行業部門的電話。各職能部門也都成立了由一名班子成員具體負責的工作專班,24小時承接服務中心轉辦的民生訴求事項。還具體工作中主要強化了全程包保機制、快速反饋機制、定期會商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四項工作機制:全程包保機制就是誰接聽的民生訴求就由誰負責全程包保,包對接、包協調、包督辦、包反饋、包備案歸檔,確保民生訴求不在接轉辦理中走樣。快速反饋機制就是承辦部門及時向服務中心反饋辦理結果,服務中心做好備案登記,并及時反饋給來電群眾,尤其對于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及時向群眾說明情況。定期會商機制就是每兩周召開一次例會,針對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解決比較困難的問題等,根據實際情況,由服務中心牽頭召集相關部門進行會商,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不了的,報縣委、縣政府研究解決。監督考核機制。每月一通報民生訴求承接處理情況,對處理問題不積極、相互推諉的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對不擔當、不作為的上報組織、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積極推進各項民生繳費機制改革
鎮賚縣針對廣大群眾對政務大廳認可度的提高、到大廳辦事的群眾越來越多、常有群眾問在大廳內能不能繳費的這一實際,他們們積極調整大廳內設窗口布局,與各繳費企業溝通協調,在大廳內一層設立了自來水、燃氣、公交、有限電視、網絡通訊等便民繳費窗口,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縣社保局針對縣農商行商業網點多,遍布城鄉各地的實際,積極與農商行合作,開通了由農商行代繳養老保險費項目,城鄉居民續繳養老保險可就近就便在縣農商行任何一個商業網點辦理。社保局的這一作法正在向各繳費企業推廣。同時,他們還在積極探索對進入大廳內的各項繳費業務進行“綜窗”改革,梳理匯總各項繳費事項單價、標準及相關要求,整合各企業“窗口”工作人員,相互培訓學習,由一窗單一受理為綜窗多項統一受理,然后由后臺人員統一分類匯總,分別存入各企業繳費帳戶。這樣既可以解決個別窗口繳納人員多,排長隊的問題,又可將多家企業的繳費業務有機整合,向社區和鄉鎮的辦事大廳推廣。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王星植 通訊員 劉巖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