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產品指引出爐 “長錢”入市添新途
證監會機構部副主任林曉征6日表示,近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下稱《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指引》明確了產品定義及運作模式,界定了參與主體職責,設定了參與主體資質要求等。
林曉征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當前推出MOM產品,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發揮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投資能力;另一方面,將滿足投資者特別是中長期資金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需求。
明確產品定義及運作模式
《指引》共28條,對MOM產品定義、運作模式、參與主體主要職責及資質要求、投資運作、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法律責任等進行了規范,主要做出五方面安排。
一是明確產品定義及運作模式。根據《指引》,MOM產品應當同時符合以下兩方面特征,即部分或全部資產委托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服務;資產劃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資產單元,每一個資產單元單獨開立證券期貨賬戶。二是界定參與主體職責,管理人履行法定管理人的受托管理職責,投資顧問依法提供投資建議等服務。三是管理人及投資顧問應具備相應的勝任能力。四是規范產品投資運作,要求管理人建立健全投資顧問管理制度,加強信息披露。五是加強利益沖突防范及風險管控,要求管理人與投資顧問強化關聯交易、公平交易、非公開信息等管控。
上海倍享金融信息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升東表示,按照現行資管產品的開戶規則,每個資管產品最多能開立三組交易賬戶,但是凈值難以獨立核算,而《指引》明確可將資產委托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服務子賬戶設為實體賬戶,將極大滿足機構資產配置需求。
豐富多元資產配置
分析人士指出,《指引》出臺有助于引入中長期資金,豐富多元資產配置。
易方達基金副總裁、首席大類資產配置官汪蘭英表示,MOM產品能夠承接較大體量的資金,可以通過較少的產品數量管理較大規模的資金,這對于管理資金龐大但投資管理人員稀缺的銀行、保險等機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仍面臨自身投資研究能力不足與資產管理規模快速增長的矛盾,通過MOM形式進行委外投資拓展資產配置渠道、豐富策略、增厚收益成為銀行理財管理大規模資金切實可行的路徑。
李升東表示,《指引》有利于管理人引進外部策略,增進機構間有序合作,引導理財資金等作為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及資管行業健康發展。
助力資管凈值化轉型
分析人士指出,大資管格局下,資管行業競爭格局日趨嚴峻,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設立,給公募資產管理公司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探索業務轉型方向和發展模式。此時推出《指引》,不僅對于公募基金行業而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產品創新,也是我國資產管理領域運作模式的重大創新。
長城證券有關負責人表示,MOM產品豐富了資管產品,誕生了新的模式,大型資管機構將加快推進產品的凈值化轉型。基金公司可以通過MOM與銀行、保險等機構合作,助力資管的凈值化轉型。
南方基金相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中專注于特定領域、行業或主題的投資產品正在增加,不同風險偏好、不同久期特征、不同杠桿水平的產品也不斷面世,資產管理行業正在從單純的投資機構向資產發掘、產品設計、運營管理方面延伸。如何在不同的產品中進行選擇和配置,需要成熟的MOM產品管理人逐步構建專業化、分層化的資產管理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機構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實現。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