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孩子學會“七十二變”,到時候,誰來幫他擋住“八十一難”?
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前些天去跆拳道班接孩子下課時,我碰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學,這才驚訝地知道原來我們兩個的孩子都在同一家道館學跆拳道,但是這么久卻第一次碰見。老同學相見,難免一番寒暄,而已經升級為老母親的我們,話里話外也免不了都是孩子。
她跟我說:“要不是這幾天孩子死活不愿意再學跆拳道,我也不會在這一直守著,也不會遇見你。你可不知道,這幾次上課都是哄著騙著才出門,講好條件才肯進道館的門,我真是快累死了,幸好這學期快完事了,下學期就不打算再學了。”我驚訝的問:“你不是說他都學到綠帶了嗎?那少說也學了兩年了,怎么突然就不想學了?”
她嘆口氣說:“他就是這樣啊,總是一樣特長學一陣子就突然不想學了。之前學口才也是,學了一年嫌每周要背稿子太累了。還有圍棋,本來學得好好的,升段位以后老師開始布置作業,他不愿意做,就也放棄了。這孩子,就是吃不了苦。”我問她:“那這樣子之前學了那么久不是都白費了?”她無奈地說:“白費就白費了,算了,孩子開心就好,他總有一天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愛好的。”
聽了她的話,我不再言語,心里卻想到了自己的兩個侄女。我的兩個侄女相差一歲,大的叫琪琪,小的叫霖霖,現在都已經上大學了。琪琪從小學習了很多才藝,古琴十級、葫蘆絲十級、素描十級、舞蹈十級,得到的榮耀獎項數不勝數,從小便是榜樣般的存在,到了大學更是光芒耀眼。而霖霖從小也學習了舞蹈、書法和繪畫,但是沒有一樣堅持下來的,因此從小一直成績平平,沒有突出特長,在大學里也顯得非常平凡。
我深知這兩個侄女之所以有現在的差別,都是因為他們父母的教導所致。
我曾見過琪琪小時候哭鬧著死活不要再學琴的樣子,她的媽媽非常冷靜地等她哭鬧完對她說:“你現在覺得累,我可以理解,你累了可以休息,但是決不能輕易放棄。也許你再堅持一下,就能突破自己,你得明白,你現在吃的苦,將來都會變成你的收獲。”而霖霖也曾因為覺得學舞蹈很累而默默流淚,她的媽媽卻對她的眼淚心軟屈服了,不忍看見孩子吃苦受累,便放棄再讓孩子繼續學習。
很多家長崇尚“快樂教育”,認為要想孩子健康成長,就不能去逼迫他們,這其實是對“快樂教育”的一種誤解。小編認為真正的“快樂教育”從來都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而是教會他們如何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態去進行學習,這就需要家長們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強大的精神屏障,讓他們學會吃苦,學會堅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
一、 家長為什么要逼孩子學會吃苦?
1. 能讓他們面對困難時更加勇敢和堅強
孩子從小到大總會遇到種種的挫折與困難,未來到了社會之中更是會困難重重,若是能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那么孩子就會更加有恒心有毅力,能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境,而其性格也會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這些良好的品質都將化作他們前行的動力,成為他們高高揚起的風帆,助他們一臂之力。
2. 讓他們明白人生需要靠雙手去拼搏才能有所收獲
我國有句古語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孩子們唯有學會吃苦,才能懂得腳踏實地才能真正勞有所得。小時候吃過的苦,經歷過的磨練,都會在無形中化作他們強大的精神力量,帶領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3. 能夠讓他們擁有自律自立的能力
肯吃苦的孩子是對自己有高要求的孩子,他們清楚地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會以強大的意志力來約束自己,這在無形中使他們變得十分自律,而這種自律不僅能夠讓他們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也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他們變得更加自立。
孩子畢竟是孩子,玩樂才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家長們不能指望孩子自己想通學會吃苦,而要下意識地進行指引和教導。若是父母對孩子過于心軟,任憑孩子隨意選擇又放棄的話,不僅會白白浪費之前學習的時間,甚至可能對他們的人生觀產生一定的惡劣影響。
二、 家長對孩子太心軟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
1. 孩子遇到困難會習慣性放棄
我同事的孩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為第一次在學習特長上遇到困難時自己想放棄,媽媽支持了他,那么后來他再遇到類似的困難時都會習慣性地選擇放棄,因此到最后每一個特長都無法堅持。這樣長此以往,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會逐漸降低,心里承受能力越來越差。
2. 沒有恒心和耐心,做什么都無法堅持到底
孩子對自己是沒什么自制力和判斷力的,若是他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訊息是“我想放棄就可以隨便放棄”的話,他們就很難堅持去做好一件事情。而耐心和意志力的缺乏會使得他們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表現得非常懶散且為所欲為,并不利于他們的未來發展。
3. 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逐漸降低,沒有進取心
孩子在學習時覺得苦累想放棄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父母心疼孩子而支持他們放棄的話,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就連父母也認為自己是做不到的,于是便不再去努力,不再去爭取,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就會越來越低,最終變成一個沒有進取心的人。
小編認為,要想讓孩子未來真正有所成就,那么家長們就不該任由他們輕言放棄。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需要在關鍵的時刻狠下心來逼孩子一把,推孩子往前走,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苦累過后終有彩虹的甜頭。
三、 孩子想放棄時,家長應該如何做?
1. 了解孩子想放棄的原因,分析并采取適合孩子的解決方式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想要放棄的原因,若是外部原因,則需要幫助孩子解決,若是因為遇到困難、怕受苦累等原因,則要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進行開導,比如有的孩子適合采用激將法,有的孩子則更需要耐心的積極引導,還有的孩子需要感同身受的理解和適當的發泄。
2.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讓孩子更容易堅持
拿學習鋼琴舉例,若是孩子覺得學的東西太難,那么家長可以讓孩子將譜子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練習,等都練習熟練了再練習連起來彈,這樣比從一開始就從頭到尾的練習要輕松高效許多。若是孩子覺得練琴太累,那么就適當給他們縮短一點時間,或者把時間安排的分散一點,然后根據孩子的耐受程度再決定每天具體的練習時長。
3.平時多注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多注重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平時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或者安排一些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游戲或活動,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鍛煉到孩子的意志力,他們在遇到困難時就不會那么容易退縮了。
美國著名作家安娜·昆德蘭說過:“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后悔。”
孩子們的學習之路任重而道遠,中間難免會有遇到苦累想放棄的時候,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要起到督導的作用,及時幫他們消除那些負面情緒,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接下來的困難。小編覺得有的時候對孩子“簡單粗暴”一點,下狠心逼他們一把,也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