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樓市政策“松綁” 房地產的春天會來嗎?
騰訊財經與巨豐投顧有關“財經觀察家”聯合出品事宜簽訂合作備忘錄
本期嘉賓: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科
【核心觀點】
1、深圳、佛山等地以“人才房”的名義松綁樓市,主基調仍然符合“房住不炒”政策大方向。利用吸引人才的名義適當松綁,是給予地方因城施策的一種靈活性操作。
2、熱點城市松綁并沒有釋放出太多樓市新信號,更多的是一種微調。適當松綁有利于維持房地產市場信心,適當保持房地產投資增速有利于GDP穩定。
3、因城施策不會成為市場瘋狂炒作、推動房價暴漲的力量,房價也不可能會出現前幾年急速反彈,甚至暴漲的局面。
4、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比2019年更糟糕。
【新聞背景】
12月2日,深圳市冰封兩年的深汕合作區購房政策宣布“解綁”,合作區內的家庭將可以購買2套住房,這已是今年4季度以來,國內樓市“松綁”的第11個地區。今年11月,深圳、四川、上海、廣州、佛山等地相繼出臺樓市松綁政策。10月,海南、南通、天津、南京六合等地區調整了落戶政策或人才購房政策。今年4季度以來,各地紛紛采取“一城一策”的差異化調節方式,釋放了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種種信號。有業內人士指出,“一城一策”將成為未來樓市調控的主流,預計將會有更多城市對樓市政策進行微調。熱點城市松綁,釋放出哪些樓市新信號?“一城一策”會否成為房價回升新套路?
從深圳、佛山等地通過人才房政策松綁來看,其主基調仍然符合國家房住不炒的政策方向。利用吸引人才的名義適當松綁,也是中央給予地方因城施策的一種靈活性操作,大方向沒有違反“房住不炒”主流政策,適當松綁也有利于粵港澳大灣區吸收更多高精尖人才,來實現產業升級。
深圳、佛山、粵港澳大灣區一些城市采取的人才房政策,會使得市場更加活躍。加上前一個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向香港居民開放購房準入條件,在兩個有利因素觸動下,粵港澳大灣區也許是在全國房地產寒冬大環境下,市場表現相對活躍的一個地區,交易會比較活躍,價格可能會比較平穩。
熱點城市樓市松綁并沒有釋放出太多新信號,它更多是一種微調。在中國經濟第三季度GDP增長率只有6.0%,第四季度很可能破5%的情況下,各地都面臨著經濟增長壓力,也面臨著房地產投資下降趨勢,適當的松綁有利于維持房地產市場信心,也有利于開發商形成相對良好的預期,不至于太悲觀。在中國出口和消費都下降的情況下,適當保持房地產投資增速有利于中國GDP穩定。
當然,這種“適當保持”只是微調,并不是說大水漫灌式的放松、刺激,不是方向性的變化。
從政策的趨勢來看,各個地方、開發商都在等待房地產市場整體松動,但是并沒有等來相關政策。
按照過去的規律,房地產市場每兩年松緊交替一次。從2016年房地產政策收緊到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是完整的三年,但是房地產政策在中央層面并沒有松動跡象。
有很多開發商,還有地方政府前期對于政策趨勢存在一定程度誤判,導致房地產投資過大,出現了一些積壓。所以“國慶會松綁”的政策沒有如期到來,各地便紛紛想辦法利用“因城施策”的這一政策的靈活性,適當調整、松綁。
但是這種“松綁”南北差異很大,比如黑龍江反而加緊了對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這也非常好理解。
因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人口流入的地區,不僅僅是投資需求,自住需求也非常大。相反,東北地區是人口流出地區,現有的商品房都不能非常好的去消化,甚至形成嚴重積壓。政府當然不允許用新的貸款去形成新的不良資產,加劇市場失衡、市場積壓。
南方粵港澳大灣區有香港的居住需求,有外地人才進入該地區的需求,那么它是有真實居住需求,適當的松動政策符合市場方向。而因城施策有很強的政策性,不能違背“房住不炒”的原則。所以上面11個城市推出房地產市場松動政策,都是打著人才的名義。
從全球城市發展軌跡來看,基本上都是移民驅動城市經濟發展。全球都有一個共識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