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優等生”角逐天府旅游名縣
日前,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在成都主持召開天府旅游名縣建設座談會,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縣紛紛報出了自己的成績單。今年1月至9月,10個命名縣接待國內游客1.17億人次,占全省18.8%;接待入境游客108.2萬人次, 占全省的36.2%。
四川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發展,以天府旅游名縣為抓手,推動新一輪縣域經濟快速增長,各地命名縣、候選縣使出渾身解數,不斷創新,爭當“優等生”。
“四川模式”
文化旅游經濟新發展
4月2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公布了《關于命名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的決定》,青羊區、都江堰市、劍閣縣、峨眉山市、閬中市、長寧縣、廣安區、汶川縣、稻城縣、西昌市10個縣(市、區)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30個候選縣也脫穎而出。
一石激起千層浪。每年10個名額,天府旅游名縣這個金字招牌含金量十足。對命名縣一次性給予3000萬元、一次性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150畝等獎勵政策,激發四川各地形成了競相發展文化旅游的“賽馬格局”。
評選天府旅游名縣開創了文化旅游經濟發展的“四川模式”。在天府旅游名縣評選的帶動下,四川21個市 (州)、116個縣 (市、 區) 先后召開了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或推進會,普遍建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各地陸續出臺了大力發展文化和旅游經濟的規劃、政策和措施,不少地方還鮮明地提出了“文旅強市”“文旅興縣”等戰略,更有市(州)出臺了鼓勵創建天府旅游名縣的重獎政策。
金字招牌
帶來游客、投資兩旺
“文化和旅游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大、資源消耗小、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是符合四川省情、富有巴蜀特色、最能吸引人氣和財氣的綜合性產業!碧旄糜蚊h建設座談會上釋放的信息表明,近年來,四川省委堅持把發展文化旅游擺在突出位置來抓,打出一套聚焦發力、融合創新的“組合拳”,收到良好成效。
數據顯示,四川省首屆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剛剛結束后的“五一”期間,10個命名縣游客猛增,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0%和25%。
為帶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讓命名縣和候選縣資源共享、品牌共建,四川組建了天府旅游名縣文旅發展聯盟。聯盟不僅組織交流培訓,還集體赴北京、重慶、陜西、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的大型文化和旅游節會上組團宣傳推介四川文化旅游。
天府旅游名縣知名度、美譽度鵲起,帶來游客、投資兩旺。“十一”黃金周期間,命名縣和候選縣共接待游客3157.9萬人次,約占全省的47%。截至10月底,命名縣和候選縣文化旅游項目實際投資達872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德國途易集團落戶都江堰,國際戲劇節、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永久落戶西昌,全球第二大主題樂園、中國首個樂高樂園落戶眉山。
排名競爭
促進各地修煉內功
記者了解到,天府旅游名縣從多方面綜合評定,除旅游總收入等硬性指標外,申報縣還要進行排名競爭。各地為了爭當優秀,紛紛修煉內功,各出奇招,將“以游客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發揮得淋漓盡致。
坐擁杜甫草堂、青羊宮、寬窄巷子等文化旅游資源的成都市青羊區,正在系統構建文化旅游場景,推動歷史文化資源價值轉化,高標準推進“三街兩坊五景”建設,積極推動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標塑造。
今年國慶假期,各地游客在都江堰景區門口排隊的情況得到明顯緩解,這得益于該景區5月完成的票務系統升級改造。新升級的票務系統實現了刷身份證或刷臉購票、檢票、進園,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廣大游客。
廣元市劍閣縣加大投入,為“大蜀道”文化旅游項目等投入超百億元的資金;峨眉山風景區邀請了文化旅游行業專家把脈問診,形成《峨眉山5A級旅游景區整改提升方案》,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提檔升級。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進行了文化旅游軟實力升級,創新文旅融合,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西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