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會救助要人員經費雙保障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為了保障廣大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林芝市持續跟進建檔立卡對象精準保障工作,對低保、殘疾、因病致貧等困難人口實施政策兜底保障。3年來,已累計為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發放低保金2674.64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698.19萬元,發放農村特困人員供養資金2770.99萬元,幫扶了一大批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
但在走訪中,筆者發現,林芝市社會救助機構存在著隊伍建設和工作經費緊張的問題。一方面是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數量不足,越到基層,工作人員越少,大多數員工往往身兼數職,嚴重影響了對救助對象的調查和核定工作,影響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隨著社會救助工作的開展,救助工作量越來越大,規范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工作成本隨之增加,相應的業務工作經費卻沒有保證,影響了社會救助工作的正常開展。
針對當前社會救助工作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林芝市各級民政部門首先要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加強社會救助工作機構建設,配齊、配強工作人員,以保證社會救助工作有人做事。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大對機構內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多渠道儲備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實現資源整合,形成上下縱向貫通、部門橫向互聯的救助信息共享機制,切實提高社會救助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專業化水平,確保工作正常運轉和各項救助措施落實到位。
其次是推進社會救助工作社會化。各級民政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承擔主要責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社會救助事業。如在特困養老機構的環境改造、特困老人的供養經費和服務上,引導社會捐助,增加資金融合渠道,走市場化運行機制和志愿者服務的路子;在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上,建立“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負責、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救助、妥善安置,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權益。
最后要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基層工作人員的待遇。社會救助工作涉及面廣,內容繁多,群眾關注度高,要把各項救助工作落實到位,就要提高工作經費預算,全面落實入戶調查的經辦人員的各項補貼,充分調動經辦人員及群眾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辦公場所、設施設備及人員培訓的經費保障,提高保障條件,方便群眾辦事。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