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孕媽更易得產前憂郁癥
哪些人更易得產前憂郁癥?產前憂郁癥是怎么回事?如何緩解產前憂郁癥?母嬰健康專家認為,產前抑郁癥的危害性遠遠大于產后抑郁癥,嚴重的話還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產婦的分娩心理!
產前憂郁癥 職場孕媽更易得!
荷爾蒙變化引發抑郁
據了解,近年來,產前出現精神問題、心理問題的女性正呈上升趨勢,僅在該熱線咨詢的女性已經占到全部咨詢總數的15%以上,上升率為9%,遠遠超過產后抑郁癥每年2—3%的上升率,其中以白領女性為主。
產前抑郁癥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孕期心理疾病。女性從懷孕起,由于體內荷爾蒙出現變化,特別在懷孕早期的3個月里,出現嘔吐等各種身體不適;同時,心理也容易出現波動,情緒更容易低落。由于生育期女性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調節能力差的女性此時沒有得到適當照顧,心理壓力過大,難以從“少女角色”轉換到“媽媽角色”,就可能在臨床上表現出躁狂、抑郁、精神分裂,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和幻覺,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
心理落差是患病原因
據分析,懷孕后的女性往往最擔心產后會失去懷孕前的一切,在丈夫和單位里“失寵”,更多白領女性還擔心自己身材會變形。
越來越多的中高收入女性在懷孕后馬上辭退工作,原先充實的生活狀態、明確的生活目的一下子就沒了,人也變得很空虛,孕婦不做事情就東猜西想,猜想久了心理問題也就出來了;另外,城市女性從小沒吃過苦,生孩子會帶來的痛楚讓她們整天誠惶誠恐。
準媽媽需要更多關愛
專家表示,丈夫在孕前、產后都要密切關注妻子的心理變化,盡一切可能關心她、體貼她,減少不良刺激,使之保持愉快心情和穩定情緒,對生男、生女也不要有過多壓力。在產前先使產婦對分娩和產后的衛生常識有所了解,減輕孕婦對分娩時的“疼痛感”產生恐懼感和緊張感。
及時調節情緒,放松心情,對孕婦來說很重要,適當戶外運動,比如短途旅游、做孕婦操、游泳等,參與一些社交活動;保持充足的孕期營養,因為足夠的營養和充分的休息能夠避免心理疾病的發生。
孕婦最好的休息形式即是睡眠,通過適當的睡眠解除疲勞,使體力與腦力得到恢復。如果睡眠不足,可引起疲勞過度、食欲下降、營養不足、身體抵抗力下降、增加孕婦和胎兒感染的機會,造成多種疾病發生。但睡眠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的僅睡5—6小時即可恢復體力與精力,有的則需更多的時間,一般正常人需要8小時的睡眠,孕婦因身體發生一系列特殊變化,易感疲勞,可適當延長1小時為宜,一般至少應在8小時。
妊娠晚期,為保持精力充沛,還應在中午堅持1小時左右的午睡。如無條件者,至少也應臥位休息半小時。孕婦每日工作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并應避免上夜班。工作中感到疲勞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稍休息10分鐘左右,也可到室外、陽臺或樓頂呼吸新鮮空氣。
長時間保持一種工作姿勢的孕婦,中間可不時變動一下姿勢,如伸伸胳膊動動腳,以解除疲勞。除此以外,優閑自得的散步,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形式,如堅持晚飯后就近到公園、廣場、體育場、田野、寬闊的馬路或鄉間小路散步。最好夫妻同行,同時說說悄悄話,除能解除疲勞外,也是調節和保持孕婦良好精神狀態的妙方,對孕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均有收益。但行程要適中,還應避免著涼,否則會得不償失。
母嬰健康小編溫馨提示:女性從懷孕起,在心理上就應及時調節,做好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