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電器為什么急于更名
家電企業尤其是彩電企業的轉型仍在繼續。
近日,海信電器發布關于擬變更公司全稱和證券簡稱的公告,公司名稱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擬變更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海信電器”變更為“海信視像”,證券代碼不變。
這是繼去年海信科龍更名為海信家電后,海信系旗下又一上市公司再次選擇更名。而在此前,另外兩個家電巨頭創維和海爾也相繼更名。
海信電器求變心切
關于更名原因,海信電器在公告中表示,未來公司將以“視像無處不在、應用無處不在、客戶無處不在、關愛無處不在”為導向,構建視像行業領先的產業集群。為更好的反映公司主營業務和戰略定位,以及滿足本公司品牌管理與品牌發展需要,擬變更公司名稱和簡稱。
同時,該公司表示,公司已從單一的電視產品制造企業逐漸發展成為集視像技術研發應用,全場景云平臺運營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在視像產業收入,包括高清智能顯示終端、新型顯示、運營服務等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合計已經超過 90%。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信的白電、廚電等業務在上市公司海信家電,彩電業務在上市公司海信電器,從名稱來看,兩家上市公司名稱沒有明顯的區隔,不能凸顯出海信電器的核心業務,而“海信視像”布局顯示行業上下游,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專業度。
自1997年上市至今,海信電器在家電行業已經馳騁22年,提起海信,大眾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海信電視。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海信電器更名已經到了必要的時刻。
今年上半年,海信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51.04億元,同比增幅7.79%,同期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下滑81.48%,扣非后凈利潤為-8622.30萬元,這也是2000年以來海信電器首次出現半年度歸母扣非凈虧損。在接下來的三季報中,雖然收購TVS帶來的影響逐漸消退,但海信電器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出現了雙降的局面。
Wind數據顯示,海信電器年初至今股價上漲了11.14%,漲幅低于同在視聽器材板塊的創維數字、深康佳A、四川長虹。此外,在資本市場上,相比于互聯網公司、高科技公司,制造企業在確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而如今的海信電器也不再是一家簡單的電視制造廠商。
在近幾年的財報中,除了彩電業務,海信電器還會突出其芯片、圖像處理技術、互聯網運營業務的發展。海信電器方面認為,相比“電器”這個詞,“視像科技”更為精準地表達出了海信在顯示與圖像處理技術方面的核心優勢,更為全面地涵蓋了海信當前在顯示產業生態鏈上的縱深布局。
“視像”更有“錢”景
據奧維睿沃(AVC Revo)數據,全球電視規模進入盤整期,2019年全球電視出貨量224M(含OLED),同比下降0.4%。
彩電市場萎縮,而電視面板的產能仍在快速增長,2019年面板產能過剩,面板價格持續下跌,上游的面板廠商經營遇困,但這并不代表整個顯示產業沒有增長空間。梁振鵬表示,現在俗稱的電視行業不景氣主要指液晶電視發展成熟、市場飽和,而OLED電視和激光電視仍在快速增長,而與顯示產業上下游相關的顯示芯片、圖形處理芯片、上游零部件等仍需求旺盛,市場廣闊。
海信在電視芯片方面的研發主要集中在8K超高清顯示畫質處理芯片、電視SoC芯片和AI芯片。海信從2001年開始自主研發并在2005年推出海信“信芯”,去年海信電器完成對東芝旗下TVS公司的收購,目前海信電器已經整合了東芝電視畫質芯片設計團隊,并聯合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共同投資5億元研發芯片技術。
在顯示技術方面,ULED動態背光分區控制技術、激光顯示技術海信的強項,另外海信也在Mini LED等前沿技術上進行投入。
一位半導體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顯示技術層面,目前Mini LED和Micro LED比較新,很多廠商都正在研發相關產品,在應用場景方面,除了手機、電視、筆記本顯示之外,目前商用顯示和辦公顯示也有一定的熱度。
以商用顯示為例,主要包括激光投影、平板拼接、商用電視、廣告機、單屏顯示器等品類,奧維睿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商用電視市場規模為745億元,預計今年可達913億元,2020年有望突破千億元。
海信電器方面表示,在以電視、冰箱大屏為代表的家庭顯示之外,海信電器已經完成或正在對辦公顯示、商用顯示、智能交通顯示以及特殊顯示等領域布局,可以支持遠程手術、智慧教室、家庭娛樂等多種應用場景。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劍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面板應用領域尤其是智能交通方面,海信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商用、工業顯示領域的市場競爭不如家電市場激烈,而且海信、長虹這些國內傳統制造企業在顯示技術、對屏的理解、內容和軟件研發等方面具有優勢和相當的競爭力。
張劍鋒同時表示,相比家庭顯示,商業、工業等領域的顯示產品利潤率要高出多倍,但這塊市場用戶數量不多,沒有電視市場存量大。
彩電企業全面轉型
記者注意到,海信電器并非是國內首家更名的彩電企業。此前TCL集團旗下的TCL多媒體也曾更名為“TCL電子”,創維數碼也曾更名為“創維集團”。
清華大學快營銷專家孫巍表示,啟用新品牌名是品牌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更名和啟用新的品牌名,企業由此向外部的客戶和消費者宣布企業新的發展方向,新的品牌,新的價值定位。
張劍鋒稱,對于上市公司,不光要考慮產品銷售,也要考慮資本市場對其評價,一個企業品牌形象會受到其所在行業老化的影響,例如彩電行業萎縮,對彩電企業未來發展、資本市場表現、市值都會產生影響,另外企業更名關鍵要看公司經營范圍是否有調整,如果企業增加了新興領域的研究,說明企業有變革的主觀意愿,如果僅更換名稱,那就只是換個概念,“換湯不換藥”。
而在創維數碼、海信電器相繼更名的背后,是中國的電視企業在面臨“危急存亡之秋”時,對未來轉型的多樣化探索。
創維數碼更名為“創維集團”后,在2019年開啟了銷售體系、品牌、研發等環節的全面轉型;TCL集團剝離智能終端及相關配套業務后聚焦上游端半導體顯示業務;康佳推出了“科技+產業+園區”的長期發展戰略,除了研究半導體和芯片之外,還發展了供應鏈管理和環保業務……
產經觀察家劉步塵表示,彩電企業轉型路徑也不完全相同,TCL、康佳從整機廠商向上游面板行業延伸,海信、創維仍以終端為主,至于能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還需要時間驗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