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國標來了,"南北之爭"結束!總局:劃入調味面制品管理
辣條到底算什么食品?辣條中禁用哪些添加劑?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辣條正式被劃入“調味面制品”,自此持續了多年的辣條“南北之爭”終畫上句號。
由于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辣條多年來一直執行各不相同的地方標準。比如,河南將辣條歸入了調味面制食品,執行的是一套標準;而在湖南,辣條則被劃入了擠壓糕點類食品,執行的是另一套標準。因為分別屬于不同的食品品類,辣條在食品添加劑使用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的限制。
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發布的一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中,包括衛龍、謝博士、小鵬食品、香鐺鐺、鐘芹輝等在內的多款辣條被檢出不合格。而衛龍小面筋不合格的原因,就是因為查出使用了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這兩種食品防腐劑。不過,針對公告,衛龍立刻回應,公司是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生產的辣條,根據河南省執行的地方標準,衛龍生產的辣條均符合相關要求。顯然,受到辣條標準“南北之爭”的影響,很多辣條企業并不認為在異地上了黑榜的“問題辣條”存在不合格的地方。
而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公告,正式將“辣條”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公告還明確提出,凡與此不一致的,應當于2020年1月31日前調整到位。
將辣條劃入調味面制品后,也就意味著,辣條生產企業將不得再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這兩種防腐劑。此外,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甜蜜素,由于攝入過量會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于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為明顯,因此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限定為1.6(g/kg)。
同時,考慮到人們的飲食健康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意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公告指出,生產企業要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相關要求,改進生產工藝,改善產品配方,制定食品企業標準,降低調味面制品中鹽、脂肪、糖含量,提升產品營養健康水平。各地教育、衛生、市場監管部門要指導學校加強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健康飲食習慣。
此外,在監督檢查和抽樣檢驗方面,地方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調味面制品企業的生產許可,加強生產企業、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的日常檢查和產品抽樣檢驗,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