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都農商行“不務正業”? 近八成收入來自投資
原標題:黎都農商行“不務正業”?近八成收入來自投資
記者:王仲琦 馮櫻子
絕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是以發展存貸款業務為主業,利息凈收入是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山西長治黎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黎都農商行”)卻“另辟蹊徑”,近8成營業收入來自投資收益。
日前,黎都農商行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02億元,同比微增2.54%;凈利潤為0.98億元,同比下降11.48%。引人關注的是,在該行營業收入的構成中,利息凈收入僅為0.56億元,投資收益卻高達2.4億元,占營收比例為79.47%。同期,該行投資資產規模為56.47億元,遠高于貸款總額。
關于投資收益占比“畸高”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黎都農商行。該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領導開會去了,等領導回來后再匯報!钡刂涟l稿為止,本報記者沒有收到黎都農商行的回復。
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明確提出,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八^‘回歸本源’,即專注主業,就是回歸到存貸款業務的本質,壓縮金融投資資產規模,降低金融投資占比!鄙綎|一家農商行的高管對記者介紹說。
對于投資資產規模較大的問題,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聯合資信”)在“黎都農商行2019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在宏觀經濟下行、企業債券違約率明顯上升的環境下,黎都農商行投資業務的信用風險明顯加大。
營收主要靠投資收益
公開信息顯示,黎都農商行前身為成立于2007年的長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13年12月經原中國銀監會山西銀監局批準,原長治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制為山西長治黎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8年末,黎都農商行實收資本6億元,前五大股東及持股比例為,長治市郊區南村煤化有限公司持股25%,長治縣黎都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20%,長治市金伯樂汽貿汽配城有限公司持股9.73%,長治市郊區申泰洗煤有限公司持股9.33%,山西長治縣雄山煤炭有限公司持股6.67%。
該行共設有分支機構31家,其中總行營業部1家、支行28家、分理處2家。截至2019年三季末,該行資產總額為132.41億元,負債總額122.27億元。
黎都農商行近年財務報告披露,2017年以來,該行投資資產規模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均高于同期貸款規模。而投資收益顯著高于利息凈收入,營業收入中超過7成來自投資收益。
數據顯示,黎都農商行2017年、2018年資產總額為117.24億元和128.06億元。其中,該行2017年投資資產為53.38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45.53%,同期貸款占比為33.58%。2018年以來,隨著監管部門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回歸存貸款業務本源,黎都農商行壓縮投資業務規模,當年該行投資資產總額為52.3億元,占資產總額比例降至40.84%,但依然高于貸款和墊款34.81%的占比。
由于黎都農商行的投資資產成為該行最主要的生息資產,因此投資收益是該行營業收入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具體來看,2017年該行營業收入為3.86億元,利息凈收入0.34億元,投資收益3.32億元,占營收比例高達86.01%。2018年該行營業收入為3.9億元,利息凈收入0.82億元,雖然壓縮投資業務規模導致投資收益降至2.91億元,但占比依然達到74.62%。
2019年以來,黎都農商行投資資產規模再度出現擴張。截至一季末、二季末和三季末,該行投資資產分別為55.37億元、55.18億元和56.47億元,均高于同期貸款總額。同時,黎都農商行一季末、二季末和三季末投資收益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7%、79.82%和79.47%。數據表明,該行近8成的營收來自投資收益的貢獻。
為什么黎都農商行在“回歸本源”、發展存貸款業務的監管下,繼續持續擴大投資資產規模?雖然該行沒有對此進行解釋說明,但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分析指出,黎都農商行作為區域性銀行,所處地區經濟體量小,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貸款需求有限,加上該行抗風險能力差,信貸業務未來發展空間較為有限,傳統貸款利息收入增長難度較大。
在上述農商行高管看來,除了貸款需求有限外,一些農商行出于審慎經營的考慮,對貸款投放更加慎重,但又不能讓這些錢留在銀行里只支出利息不產生收入,因此,擴大投資資產規模也是無奈之舉。
1.2億理財投資踩雷
所有的事都具有兩面性,黎都農商行較高的投資資產規模,帶來的不僅是收入,還有風險。
據聯合資信披露,黎都農商行投資資產中有1.2億元是發行保本型同業理財資金所定向對接的資產,投資標的底層資產為“18 雛鷹農牧SCP001”,目前該筆債券已實質違約。2018年末,黎都農商行針對投向“18 雛鷹農牧SCP001”的投資資金計提減值準備0.1億元。未來,黎都農商行會根據實際經營利潤情況,于每年年末針對該只債券進行計提減值準備,逐步化解其損失。
1.2億元對于黎都農商行來說并不是小數目,年報顯示,該行2017年和2018年去年的盈利不過1.1億元和1.18億元。
聯合資信認為,總體來看,黎都農商行的投資資產規模較大,債券投資及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均以企業債券為主,在宏觀經濟下行、企業債券違約率明顯上升的環境下,其投資業務面臨的信用風險明顯加大。此外,由于黎都農商行的投資業務、貸款業務均有部分資金投向山西當地煤炭產業,在大額風險暴露監管新規的壓力下,其投資業務需進行進一步的結構調整。
事實上,以投資資產作為主要的生息資產黎都農商行,在目前的監管態勢下或面臨較大的資產結構調整壓力,加之目前投資資產已有違約事件產生,將對全行盈利水平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不僅如此,對于黎都農商行來說,需要解決的不僅是回歸主業和調整投資資產結構的問題,雖然該行的貸款占比小于投資資產規模,但信貸資產質量卻不容樂觀。
2016年到2017年,黎都農商行不良持續雙升。其中不良貸款余額為0.76億元、0.97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07%、2.47%。2018年以來,在監管機構要求充分暴露不良貸款的環境下,黎都農商行進一步提升資產質量五級分類的劃分標準,不良貸款規模及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上升。2018年,黎都農商行核銷不良貸款 0.58億元后,不良貸款余額1.2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88%。
進入2019年,黎都農商行信貸資產質量有所改善,截至2019年一季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降至0.99億元,不良率降至2.17%。但好景不長,僅過了3個月,黎都農商行不良重拾升勢。截至二季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19億元,不良率為2.51%;截至三季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1.3億元,不良率為2.72%。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