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出行、節能環保成為旅游新時尚
江南三大名山之一,素有“云中草原,戶外天堂”美譽的江西武功山-萍鄉武功山景區,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北段,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為江西境內最高峰。區內10萬余畝高山草甸綿延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與巍峨山勢相映成輝,堪稱天下無雙。其優美獨特的生態自然條件和高山草甸環境,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100多萬戶外愛好者來此開展露營、溯溪、探險、滑翔、穿越等戶外活動。景區深入貫徹生態文明理念,倡導“節能、低碳、綠色”旅游發展方式,游客在武功山綠色出行、節能環保成為新時尚。
綠色銀行創新舉
來自外省的游客劉敏登臨武功山后帶下兩袋垃圾,來到山腳“綠色環保銀行兌換處”,工作人員清點核實完并投入垃圾設施后,按兌換規則獎勵他一個武功山卡通吉祥物——小驢悠悠,令其高興不已。
武功山景區為提高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積極性,創造性地設立了全省首個“綠色環保銀行”,游客收集景區分類的垃圾可到兌換點兌換獎品,成功兌換5次獎品的游客,還將評為景區環保大使,發放榮譽證書及一張景區年卡。
武功山推出的綠色環保銀行兌換獎品活動,讓環保行動成為游客的自覺行為,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及廣大游客點贊。同時,景區在游客中心廣場處準備一面“公益環保簽名墻”供游客簽名,免費發放可降解的景區專用標識環保袋。積極組織開展“環保志愿行”活動,有力提升了游客的環保意識,維護武功山的自然生態。
貧困戶的登山杖
武功山游客中心、山腳及游步道沿線游客集中區,分別設有24個旅游扶貧點,供當地貧困戶銷售登山杖、雨衣、遮陽帽、礦泉水等登山物資,實施明碼標價,規范管理,統一公示,其中竹登山杖每根僅售2元,雨衣每件5元。山腳和中庵旅游扶貧點旁還設有登山杖和雨衣回收處。游客使用完后可放置此處,供貧困戶回收和游客重復使用。僅2019年10月2日,山腰中庵索道上站和山下石鼓寺兩個點就共回收竹登山杖3000余根,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復使用,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武功山景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培育和踐行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營造濃厚的節能減排氛圍。積極引進環保節能產品,景區觀光車統一使用環保電瓶車;景區內照明設施充分使用太陽能燈;旅游廁所沖水閥門均安裝了智能感應器。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實施水資源重復利用,將洗手洗澡水收集用于沖廁所,有效解決了金頂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智慧系統實現游客可不必換取門票,用手機直接掃二維碼入園;景區內禁止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
文明勸導成風景
在武功山景區內,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小紅帽”、“紅袖章”的身影和身著各式志愿者服飾的文明勸導員,這些由黨員干部、景區工作人員和社會組織志愿者近500余人組成。
“節能有我,綠色共享”“云中草原,綠色家園”“公益環保志愿服務”……在游客中心、中庵志愿服務站、在景區游客集中的地方,文明勸導員們積極開展節能環保宣傳活動,他們向前來的游客們發放文明旅游手冊、環保宣傳資料等,解答游客疑問,勸導不文明行為,規范垃圾分類,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培育崇尚節儉的社會風尚。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穿梭人群中,形成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他們用一張張親切笑臉、一聲聲友情提醒和一次次貼心關愛向游客們展現志愿服務的溫度和文明勸導的力量,贏得了游客一致稱贊。廣大游客也在潛移默化中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將垃圾分類并帶下山,將登山杖回收,傳播綠色理念,傳承生態文明,如今,在武功山綠色、低碳旅游成為一種新時尚。(通訊員:武功山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糜鋒、武功山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曾德海)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