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放松,房價還會暴漲嗎?
最近一段時間,放松樓市調控的地方政府開始越來越多。號稱史上最嚴的這一輪樓市調控,會不會再度放松?如果放松,房價會不會再次暴漲?
深圳是近期樓市政策最活躍的城市,作為四大一線城市的焦點,深圳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全國樓市的風向標。2015年,當時全國樓市還處在一片寒冬之中,正是深圳樓市率先復蘇,吹響了那一輪全國樓市暴漲的號角。全國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廣州近期的樓市都比較低迷,只有深圳房價強勢上漲,和深圳當前的樓市松綁不無關系。
最近,深圳對樓市松綁的政策頻出,接連殺出了三板斧。第一板斧是調整了豪宅稅的認定標準,144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不用再繳納豪宅稅,稅收標準放松,極大刺激了樓市的成交;第二板斧是在12月初,啟動了深汕合作區的商品房銷售,深汕合作區被稱為深圳的第11區,在2年前,深汕合作區的房價大幅上漲,當時為了抑制炒作,凍結了區內的商品房銷售,現在重新解凍,也是深圳樓市放松調控的重要一步;12月12日,深圳樓市又祭出第三板斧,宣布取消去年出臺的商務公寓“只租不售”的禁令,一度不許出售的商務公寓,現在也可以公開交易了。深圳樓市近期的舉動,在業內引發了極大關注,被很多人視為一線城市調控松動的先兆。
除了深圳之外,全國很多其他城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松動。佛山市在近期對樓市限購政策大幅松綁,是目前為止樓市限購松綁力度最大的城市。除了深圳、佛山之外,前段時間還有很多二三線城市,以引進人才為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買房和落戶的限制,也相當于變相刺激本地房地產市場。
當前地方政府對樓市調控放松的意愿越來越強,主要還是因為史上最嚴調控歷時2年之后,房價下跌的城市越來越多,很多地方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10月份的樓市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當中,有一半的二手房房價出現了下跌。
我國樓市調控的總基調雖然是“房住不炒”,但同時還有一個提法叫做“一城一策,因城施策”,所以,地方政府對于具體的調控尺度還是有一定的自主權,包括降低對購房的社保年限要求、甚至取消限購等等。“房住不炒”的目標是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在過去房價大漲的時代,這個政策經常被理解成要打壓房價,讓房價下跌,但其實,保持平穩發展才是“房住不炒”的真實目的,隨著現在很多地方的房價下跌壓力增大,避免大落也將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考量,因此,對于房價下行壓力比較大的城市,通過放松來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也是房地產調控的一部分。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放松調控的地方政府還會越來越多。
在地方政府放松調控的同時,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央的態度,這將最終決定樓市的調控方向,以及未來房價是否會又迎來一輪大幅上漲。因為地方政府的調控能力和范圍還是相對有限,主要是針對限購的力度做出調整,而對房價走勢更具決定性的力量,并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比如購房首付比例、房貸利率以及對相關稅收政策做出調整等等,這些對房價走勢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政策,更多掌握在中央部委手中,一旦這些政策開始松動,房價將大概率迎來上漲。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調控做出了最新的表態,“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蹦敲,這番表態到底釋放出了怎樣的信號,應該對此作何理解呢?
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千篇一律的表述,但如果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比起來就能看出玄機。去年對房地產的表態是,“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去年和今年都強調了“房住不炒”,但是,今年更突出了一個“穩”字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