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越澤明:建議長春可以考慮在主要路口建設下穿隧道緩解交通壓力
12月17日,剛剛迎來一場強暴雪的長春銀裝素裹,冬日的景色越發迷人。
長春市規劃展覽館內,《1895~1945年長春城市規劃史圖集》的新書發布會吸引了一大批人,因為他的作者,越澤明,這是一位長春的老朋友!
越澤明,長春市榮譽市民、長春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顧問。日本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1976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他是日本著名的園林與城市規劃專家,長期致力于近代城市規劃的研究,尤其在對長春近代城市規劃的研究方面成果豐碩。
他曾先后出版《中國東北城市規劃史》《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哈爾濱的城市規劃(1898~1945)》等著作。而此次的《1895~1945年長春城市規劃史圖集》,對研究長春市的規劃脈絡和思想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17日下午,剛剛進行了《近期日本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主題講座的越澤明先生馬不停蹄地趕到采訪現場,接受了中國吉林網的專訪,用他的話說:我與長春是老朋友,與中國吉林網也有著深刻的情誼。
2016年,越澤明被授予長春市榮譽市民,也正是那一年,他首次接受中國吉林網專訪,對長春的城市發展和空間規劃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設想。
再次見到“老朋友”,越澤明仿佛拋去了疲憊,在“問題”中,與記者侃侃而談。
中國吉林網:據我們了解,在近幾年,您先后出版了《中國東北城市規劃史》《偽滿洲國首都規劃》等著作,您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對于梳理、認知長春市的規劃脈絡和思想有著重要意義。同樣,您和長春之間也有著深厚的情誼,那么今天的這部《1895-1945年 長春市城市規劃史圖集》的新書又有哪些以前沒有披露過的內容?
越澤明:相對于之前的著作,這次的這本《1895-1945年 長春市城市規劃史圖集》的新書在圖片上有更大的突破,因為是彩色的,而且可以放大,可以深入研究,它里面有大量的地圖和影像,翔實收錄并整理了1895-1945年的長春城市近代規劃史。從學術和專業角度,對了解長春城市歷史,探討長春城市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
中國吉林網:您這次來除了新書發布會外,還帶來了您的藏品,我們知道,這已經不是您第一次捐贈您的藏品了。在這里,請向我們介紹一下您此次捐贈的藏品有哪些?對于長春市來說有哪些重要意義?
越澤明:這次帶來的都是書中的原圖,在這個展覽館的臨時展廳內,這些原圖也被放大在這里展出,在這之前,我曾答應要帶來一些比較珍貴的一些影像資料,這些資料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學術資料,這些文獻將在未來助益長春市城市發展和歷史研究上有一定幫助。
中國吉林網: 今天,您進行了《近期日本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的主題講座,分享近期日本部分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案例,讓我們受益匪淺。還是想請您結合長春市的實際情況簡單談一下,長春市在歷史建筑保護和利用方面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越澤明:因為長春市是近幾年才被列為歷史文化城市的,所以我們更要利用這樣的機會,好好地去保護和利用歷史建筑。在今天的講座中我也談到了日本對于歷史建筑的一些案例,也建議長春能夠多多地去借鑒,把歷史建筑和新建筑能夠相結合的去開發和利用,比如歷史建筑可以考慮“公開”一部分,讓更多人來參觀、考察和了解。
中國吉林網:2017年,長春市正式進入地鐵時代,現在,我們開通了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8號線。目前,6號線也在抓緊施工。城市軌道交通網正在逐步完善。您是這方面的專家,請您談一下基于長春市目前的情況,您的觀察和建議?
越澤明:首先來講,城市軌道交通應該是一個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以日本為例,除了上學和上班,大多數人出行靠的都是軌道交通,當然,日本的軌道交通已經非常發達。而對于長春而言,個人建議可以當適當減少各大公園、廣場、醫院、游樂場所等地的公共停車位和停車場,讓軌道交通可以“直達”各地點,鼓勵大家選擇軌道交通工具。選擇機動車出行的少了,你會發現道路通暢,馬路更寬,出行的人也會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以人民大街為例,它很通暢,在那里出行會感覺很愉悅,因為它的兩側都沒有停車位,相對而言,在周邊的各個路口就施劃了太多停車位,也造成一定擁堵。
中國吉林網: 您和長春是老朋友,也始終在關切著長春的過去、歷史以及一直以來的發展、變化。請問對于長春以后的空間規劃和城市發展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越澤明:這次到長春來,我從機場到市區的路上突然看到了過東方廣場的那個下穿隧道,這應該是近段時間才建設開通的,我很驚喜,同時也感受到了便捷,這個就非常好。在這之前,我也多次提到關于下穿隧道的建設,我個人建議,要多利用下穿隧道改善城市的擁堵問題。比如說,現在長春市正在大力修建地鐵,那么可以在地鐵的下一層再修建下穿隧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方面緩解了道路擁堵,直行的車輛繼續直行,另一方面讓行人出行更有保障、心情更愉悅。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區域都適合去建設下穿隧道,這里講的是在城市的主要路口、廣場其實都可以利用下穿隧道來改善交通情況,比如我比較熟悉的衛星廣場,個人感覺就可以建設一條東西方向的下穿隧道。
(本次訪談為記者實錄,感謝劉卓雯全程翻譯)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攝影 張秋磊 攝像 謝云堯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