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嬰兒期育兒護理

2019年實體書店發展掠影:期待人與書能夠更好地相遇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2-1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書店是靈魂的棲息地,是讀書人心中的天堂。然而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實體書店的生存境況、獨立書店的存在價值等話題,頻頻成為公眾關心的議題。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前一年持平,人均電子書閱讀量有所增加,但深度閱讀行為占比偏低,娛樂化、碎片化特征明顯。

  在嚴肅閱讀不足、深度閱讀欠缺的時代,實體書店的生存境遇值得關注,書店存在的價值更需厘清。2019年即將過去,我們趁著這歲末年初,對這一現象進行思索:書店的生存困境與發展機遇在何處?政府政策與資金的扶持又該如何真正支持書店的發展?

  有“黯然離場”,也有“乘勢而上”

  2019年,一些富有人文品位的書店黯然離場,“實體書店生存”這個老問題再次回歸公眾視野。11月4日,圖書品牌“讀庫”因庫房遷移,為了籌措資金、騰空貨位,“讀庫”創始人張立憲發布打折、清倉信息。有14年開店歷史的三里屯“老書蟲”書店因政府對建筑物規范整改而關店。去年“單向空間”花家地店從原址撤出,如今愛琴海店也即將隨著商場的產權轉移而被迫關閉。三聯韜奮書店海淀分店因經營不善而關閉分店。高校學術書店情況亦不容樂觀,昔日北大書店“三劍客”僅存博雅堂和野草書店,堅守22年的北師大盛世情書店正在進行撤店大甩賣。有調查數據顯示,近5年來,近半數學術書店從高校校園中消失。這些屹立于大學校園一隅的書店,應該以何種姿態更好地存活下去?

  當然,也并非沒有喜訊。據悉,2018年,民營書店“西西弗斯”年收入達9億元,2019年開設了第100家連鎖分店;PAGEONE書店自2017年被新經典收購后,北京坊等分店發展態勢良好;言幾又書店以“藝術主題+藝術策展+網紅書店”為模式,化身成書店界的“抖音網紅”。鐘書閣、上海三聯、建投書局等紛紛進駐北京,甚至形成“南派書店”集體北上的發展態勢。

  出版業界專家三石認為,2019年實體書店總體態勢趨于良好。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特別是加大對校園書店與鄉村書店的支持力度,促使傳統書店改造升級,打造復合型書店以拓展市場影響力,以滿足更多公眾的文化需求。據北京實體書店聯席會議辦公室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共計有239家書店獲得實體書店項目扶持,其中包括特色書店85家、最美書店10家、最具影響力書店2家,扶持資金共計近1億元。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實體書店增加了285家,同比增長28.1%。

  書店的“網紅范”

  “網紅書店”是伴隨著網紅經濟產生的新型書店樣態,一度成為書店經營的新范本。高顏值、豪華配置、絢爛多彩的書店,從主營圖書發展成為集咖啡館、書籍及周邊文創產品售賣、交流沙龍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書店,成為年輕人熱衷打卡的地點,也成為流量經濟時代彰顯個人文化品位的新寵。在國內,PAGEONE、言幾又、成都方所、南京先鋒、上海鐘書閣等實體書店,以其優質的供書、豐富的文創產品、有質量的文化活動,不斷吸引著年輕人駐足停留。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齊勇峰認為,網紅書店是互聯網滲透到文化產業發展的例證,體現著文化產業的創新和迭代。這些書店的營銷,通過創新來引導流量與關注度,但書店真正持久的吸引力,是閱讀本身。“網紅式營銷”可以作為一種方式和途徑,但它不是目的,也并非終點。這是書店經理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2019年書店大會的論壇上,有從業者認為,實體書店處在“轉型后時代”中,只有在商業模式、發展業態及文化營銷上完成轉變,才能在電商銷售與電子閱讀時代,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實體書店不僅滿足了大眾對于知識的實在需求,也逐步發展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并承擔起倡導“全民閱讀”的文化建設重任。對此,三石認為,好的網紅書店,一定是“被城市所認可,為讀者所喜愛”的。書店因其天然的文化價值與氣質,在與城市特征的契合狀態下,很容易成為城市發展的靚麗名片。成都的方所、上海的鐘書閣、杭州的曉風書屋等,成為吸引游客駐足打卡的新景點。社會價值逐漸成為支持書店發展的重要維度。

  “小微”書店的新崛起

  《2019年上半年實體書店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書店的關鍵詞之一是“小而微”書店的崛起。數據顯示,在當下實體書店中,大型書店依然占據半壁江山,小微書店在零售市場的碼洋逐步增長,“中小微書店的崛起顯而易見”。一方面,部分主打小眾而富有特色的個體書店,滿足了社會的多元選擇;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微”書店的價值在于,以自身的特色連接書籍與周邊社區人群,最大限度將消費需求從線上轉移至線下,不斷豐富書店業態。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依托各級中心圖書館建立起來的城市書房、社區文化中心等正在全國遍地開花。北京市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計劃在2020年,逐步建立起遍布京城的實體書店發展新格局,實現“一區一書城”,大力發展“小微”書店、建設“24小時書店”等,夯實城市基礎文化設施。

  高校師生對校園書店的需求也日益受到重視。2019年7月,為支持校園書店的發展,滿足高校師生的需求,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稱每一所高校應保證至少有一家書店,建議高校從場地租金、水電費等日常運營費用對校園書店給予減免補貼。對此,一些校園書店的負責人表示,支持校園書店的發展,意圖是好的,希望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產生實際的效果。

  讓人與書能夠更好地相遇,這是實體書店的核心價值。書店不僅濃縮著個人的記憶,彰顯濃厚的地域特色,也逐步承擔起了社會的文化建設功能,因此,實體書店轉型是外在的要求,也是內在發展的必經之途。2020年,期待實體書店能夠有更好的發展,以滿足社會大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