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在日華人需謹防“金元寶”詐騙案發生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近日,日本新華僑報網發布一篇題為“日本華人社會再次發生‘金元寶’詐騙案的啟示”的評論文章,文中提醒在日華僑華人提高警惕,謹防詐騙案,避免造成心理與經濟上的損失。
文章摘編如下:
據報道,11月初,一位定居日本的華僑在網絡平臺發布了房屋出租信息后,便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稱自己來自中國,目前在日本打工,看到網絡發布的房源信息,希望能和他簽約租房一個月。通過電話溝通完后,時間約在了第二天,兩名男子來到了華僑家中,商討簽訂租房合同。也許都是同胞,大家便多聊了幾句,聊著聊著其租房的兩名男子便聲稱在工地上班時挖到了一個壇子,里面有“古代硬幣”和一些“黃金元寶”,并當著該華僑的面鋸掉了一小塊的“金元寶”,讓其拿去鑒定。在附近的貴金屬收購點做了鑒定,店員表示這塊黃金純度有20K以上,而一克單價在4000日元左右,就這樣,租房事情因“金元寶”而暫擱一邊了。
事發幾日后,兩名男子拿著一些“金元寶”和“金佛像”來到了該華僑家中,希望能拿這兩樣東西兌換1300萬日元,一個騙局設置而成。該華僑先是從銀行取出1000萬日元,回到家中又拿出了300萬日元的現金一起交給了騙子。為了穩住該華僑,兩名男子對其稱:“黃金將來會升值,暫時不要把它們賣掉。”
事后該華僑因不安,便找到了一家做精密測定的公司對兩件“寶貝”做了測試,給出的結果是:“兩件金屬沒有任何黃金的成分。”事后便是報警,能否追回1300萬日元仍是問號。但是,據悉目前利用“金佛像、金元寶“的類似詐騙在幾年前就曾多次發生,日本也已有多名華僑華人受騙。即便如此,為何仍有人在被騙呢?
其一,這是一個關于“誘惑”與缺乏“財產安全”保護意識的問題,民眾往往在誘惑面前,一旦缺乏了定力,無論造成任何損失都只能自食其果。兩名租房男子只因為當面鋸掉一小塊“元寶”一方面以“誘惑”為前提,另一方面提出去檢測的原因是以取得“信任”為目的,兩者結合時, 被騙是必然。
其二,據統計從2006年開始,日本各地都紛紛出現類似事件,被騙金額不等,然而即便報警備案,騙子依舊能屢戰屢勝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因為受騙人經不起誘惑與缺乏財產安全保護意識,更多的是愿意相信“一夜暴富”的事情存在,看似被騙子所騙,實質是“自欺欺人”的心理給予了他人機會下手,才造成了心理與經濟上的損失。
其三,在日華僑華人因“金元寶、金佛像”受騙人的日益漸增,從2011年7月22日,華僑華人雖然成立了“金元寶詐騙案受害者同盟”,大家各自敘述受害經過并不斷的接到類似詐騙電話,但由于案犯在日本社會居無定所,沒有固定職業,身份無法確認,導致了日本警方針對其犯罪團伙無法破案定罪。
目前“金元寶”詐騙再次出現在華僑華人社會圈里,就不得不在此提醒在日華僑華人提高警惕,一定要明白“天上掉餡餅、腳底冒金佛”的事情絕不會發生,切忌克服僥幸心里。否則 “貪”與“貧”,一筆之間的事情仍然會持續發酵。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