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投深化班組減負的探索與實踐:減負減出“加速度”
中新網12月19日電 開不完的會議、填不完的報表、寫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臺賬、時間緊急又內容繁瑣,這是基層班組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難題,又是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擁有7000多個基層班組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切中痛點、直指病灶,打響了一場糾治形式主義的攻堅行動,為基層班組賦予了新的活力。
為班組減負,“正”本清源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為使基層班組少抱怨、多加油,讓一線班組員工把更多精力放在踏實工作、安心干事上,今年7月,國家電投由一名黨組成員牽頭組成3個調研組,分別下沉到所屬6家二級單位、11家三級單位、15個一線班組,圍繞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這個關鍵進行專題調研,下定決心做“減法”,想方設法合并“同類項”,對班組念好“正本清源”訣。
“正本”,即對班組職能進行重新定位,剝離班組的額外職責,回歸班組的工作定位。國家電投明確規定,不屬班組的管理職能不能“下沉”到班組,少數確需延伸到班組的管理事項也要進行優化,任何管理層級不得隨意向班組分派職責外工作任務。
“清源”,即盡可能減少班組的額外負擔,提高班組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層層報材料,大幅度精簡印發到班組的文件和要求班組長參加的會議,不搞上下一般粗,不搞照本宣科、層層表態,不隨意、多頭要求班組填表報數。另一方面,著力解決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提倡合并檢查、綜合考評,杜絕簡單將開會發文、記錄臺帳、工作筆記等作為工作落實的標準,評價重“績”不重“痕”,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減少考核頻次,提高管理效果。同時,優化臺賬記錄管理,在精簡優化記錄、報表種類的基礎上,加大信息手段運用,優化信息系統接口,實現數據互聯共享,不斷減少班組人員的“文字”工作量,基本消除了重復性工作量,充分發揮了信息化手段的收集、整理、共享作用,班組管理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對基層班組來說,會議少了,記錄少了,檢查少了,擾動少了,每天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一線工作,把更多時間用于安全生產。
為班組減負,“簡”化事權
做好減法,把基層班組員工從無謂事務中“拉”出來,讓基層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減”的效果,這是嚴格整治形式主義不正之風的題中之義,也是國家電投為班組減負的決心所在。
國家電投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將公司管理職能分解為194項職責,細化為541項工作事項,構建起職能職責體系矩陣。同時,規范總部決策、授權、管控、評價管理,將總部原有近600項制度優化合至449項,制定修訂制度315項,優化流程513項,制定完善協同考核指標及規范運作評價體系,形成了規范化運行的管理體系。
大幅度精簡審批事項,發布權責清單,權責事項由646項減少到129項,審批事項由197項減少到40項,實現了“兩個80%”的授權放權。對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更是實施差異化授權放權,加大在投資、薪酬分配、用工計劃等方面的放權力度。
加強會議計劃管理,2019年總部會議總量減少30%。加強發文管控,建立數據和材料共享空間,發文數量總體減少30%。建立《總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整改清單》,壓實責任跟蹤督辦,嚴格銷號管理,逐項檢查驗收。
優化事權,簡化流程,真正為班組“松綁減負”,不僅可使班組聚焦主業,輕裝上陣,還可增強干部員工的合力,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力量,不斷增強班組的戰斗力和活力,企業才能做優做強。
為班組減負,“減”中加速
減負不是為了減責,而是更好地擔當履責,其根本目的是釋放動能、聚集勢能,激勵廣大干部員工矢志奮斗、不懈奮斗,共同促進發展。通過近一年的減負,國家電投也真實感受到了 “減出來”的班組“加速度”。
國家電投十分注重轉型發展,2019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其中,光伏裝機規模達到1696萬千瓦,三年翻了三番,裝機規模、發電量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實踐探索出一系列“光伏+”模式,在水、風、光資源豐富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將企業產業優勢和地方資源優勢相結合,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集團投資開發建設全球單體最大的陸上風電項目——烏蘭察布600萬千瓦風電基地已開工建設,建成后每年可為京津冀地區輸送清潔電能200億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00萬噸。
在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國家電投創新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CAP1400三代非能動核電站取得重大進展,安全性和經濟性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關鍵設備國產化率超過 85%,300MW級F級重型燃機的概念設計階段主要設計工作順利完成,邁出了重型燃機自主發展的關鍵一步。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