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5寸電視或成為主流 液晶面板市場將回暖
根據前不久日經中文網的報道,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統計顯示,平板電視1-3月的每英寸價格全球平均為10.9美元(約77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下降17%,4-6月下降8%。
今年的電視平均價格下跌,離不開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和生產線的投入生產,其中就包括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京東方科技集團,電視機企業TCL集團等中國的工廠2017年底前后起相繼投產,大大增加了液晶電視的產能,而LGD在廣州的8.5代OLED面板生產線的投產也推動了電視價格下降,尤其是65英寸的大尺寸電視已經開始進入大眾能夠接受的消費水平。
2020年顯示行業即將回暖
根據近日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來看,2020年顯示面板行業即將迎來一次周期性的回暖,LG Display(LPL-US)和友達光電(AUOTY-US)兩支評級提升至“增持”,兩家企業的股價也在隨后出現大漲。同時摩根士丹利也對中國上市企業京東方的“增持”評級進行了重申。
分析師對此進行了分析,2017年液晶顯示面板的全球產能開始因為中國企業的不斷加碼,最后造成了供過于求的狀況。就在2019年,三星和LG的主動消減液晶顯示板面的產能,消除了供過于求這一現狀,所以預計2020年液晶顯示板面將迎來周期性的回暖。
此外,電視廠商和零件廠商都希望能用更大的屏幕來刺激或吸引消費者購買,即2020年65寸的顯示器在電視行業里面也會是一個主要的規格,更大的尺寸意味著對液晶電視面板的消耗也會隨之增加,因此LG Display、京東方、友達等企業將因此受益。
面板廠商LCD產量開始縮減電視價格或許于一季度反彈
12月12日,TCL集團對近日有媒體報道的“TCL華星8.5代LCD面板的產量減少了10%。”給出回應。意思大概就是,無論是大中小尺寸面板, TCL華星光電均能實現滿產滿銷。這一公告確實是讓TCL集團的投資者安了心,但是今年以來液晶面板行業供過于求卻是不爭的事實,產能過剩導致面板價格一路下滑,企業利潤也是一路下滑。據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截至到10月底,65英寸和75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出現了連續14個月的下跌。
就算媒體對于TCL華星光電的報道不實,液晶面板行業在嚴重產能過剩的壓力下用降低產量的方式來緩解液晶電視面板供過于求的局面,也是液晶面板企業迫不得已需要采取的措施。
就在前幾日,據China Knowledge的統計,就出貨量而言,全球第一大液晶顯示器公司京東方將其10.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產量減少了25%。惠科8.5代液晶面板的產量也減少了20%。不單是國內的大型企業做出這一措施,韓國面板生產線也已經停產部分液晶面板的產線。三星顯示器在今年第三季度為下降液晶顯示面板的產能已經關閉了每月12萬片的8.5代生產線,LG Display也有計劃關閉其位于韓國坡州的8.5代工廠部分電視面板生產線。
隨著液晶顯示面板供應量的逐漸穩定,大型液晶顯示面板的價格有望從明年年初開始上漲。去年11月,一塊55英寸面板的交易價格為151美元,但是今年10月跌至98美元。這個價格已經跌入低谷。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HS的數據,截至10月底,65英寸和75英寸LCD面板的價格已經連續第14個月下降。
新技術應用將改變當前價格戰
從新技術OLED 屏幕的布局和發展上看來,LG Display主攻OLED。盡管今年LG Display的業績表現不佳,連續三個季度虧損,但是該企業高層多次表示,大規模轉向OLED的戰略不會變。三星顯示器也表示,計劃陸續將液晶面板向OLED轉型。不少中國面板廠商已經將重點轉移到小型和大型OLED上,京東方投資465億元的重慶6代OLED生產工廠即將投產,而惠科也在建設一條耗資220億元的8.6代大型OLED面板生產線。
除了在面板方面開始轉向OLED的發展外,新興的Mini LED和Micro LED等顯示技術已開始布局,前不久國內老牌電視品牌康佳正式推出了旗下的首款Micro LED系列產品Smart Wall,雖然尺寸超百英寸,但其最高888萬元的定價,在短時間內注定還是小眾產品。而早在2018年1月,三星推出了全球首款146英寸的模塊化“The Wall”電視,同樣采用的是Micro LED面板,隨后LG、TCL等也相繼秀出了旗下的Micro LED電視。
總結:顯示面板企業和電視廠商的技術升級和探索,對于彩電行業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隨著液晶面板供過于求和顯示技術的成熟,彩電產業逐漸低迷,雖然利潤空間逐步被壓縮,但為了搶占市場只能維持價格戰,讓很多電視廠商陷入了死循環當中。而只有市場競爭由于供需回歸理性,積極引入OLED技術、量子點技術、Micro LED技術等新顯示技術造成產品的差異化,改變目前靠價格來搶奪市場的局面,才能促進彩電行業的良心競爭發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