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中的黑騎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慶余年》中,慶國鑒察院院長陳萍萍手中有一只特別精銳的騎兵部隊,叫做黑騎。劇中的黑騎兵都穿著黑色的甲胄,連戰馬都披著黑色的護罩,在幫助范閑捉拿司理理和朱格的情節中都有出現,深受各方勢力的忌憚。那么,在歷史上,真的有這樣一支騎兵部隊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歷史上的黑騎兵屬于重騎兵,要比劇中的騎兵甲胄防護更加全面。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先說一說重騎
兵了。
重騎兵最早出現于南北朝到隋朝時期。在這個時期,游牧民族南遷,隨之而來的是附有草原特色的輕騎兵部隊。這些輕騎兵部隊以游射為主,來去如風,騎術上佳。中原國家要想應對游牧民族的侵擾,就需要有自己的騎兵部隊(當然也有朝代選擇的是修建長城),而中原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以農耕為主,要想培養出一個弓馬嫻熟的合格輕騎兵是比較耗時耗力的。在不斷的實踐中,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兵種,重騎兵。與輕騎兵的游走騎射相比,重騎兵拋棄了靈活性與耐久度。通過完善騎兵和戰馬的防護將戰場職能轉化為了沖鋒破陣(防護全面并不意味著采用厚重的鎧甲護具,畢竟人和馬的耐力都是有限的)。
真正將重騎兵發陽光大的是隋末的李唐勢力。李唐的根據地在晉陽地區(現在的太原),這一地區北接草原,即有利于得到北地優質的戰馬資源,也有內地先進的鑄鐵技術,為重騎兵登上歷史舞臺提供了物質條件。加上當時的李唐勢力位于隋朝的邊界地區,所以在天下大亂時,就很自然的繼承了隋朝的一大筆軍事遺產。史書記載,重騎兵的首領為當時的李唐秦王李世民(即后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部隊中挑選了幾千個精銳的騎兵,然后把他們重整一軍,叫做玄甲軍。(所以說,黑騎也叫玄甲軍)他們身著黑色的重甲,分為左右兩隊,每次作戰,都當做沖鋒破陣的箭頭用,百戰百利。試想,有這樣一群全身著甲,防護全面的騎兵部隊沖過來,恐怕很少有部隊能擋住吧。
但在唐朝以后,重甲騎兵的記載就越來越少了,重甲騎兵也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他對騎兵和戰馬的高標準要求。試想一下,要穿著全身的鎧甲騎在戰馬上作戰,戰馬也要全身披著護具。這樣看來對于騎兵跟戰馬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所以據史料記載,唐朝這支玄甲軍的人數大約只有幾千人。沒有辦法做更大規模的軍團作戰。
其次就是缺點過于明顯。重騎兵在提高防護能力的同時,也降低了自己的靈活性和耐久度。所以其作戰時就需要輕騎兵的保護和更多的后勤人員配合。往往一個重騎兵的消耗就可以養活四到五個輕騎兵。
加之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軍事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針對重騎兵的裝備層出不窮(比如火炮和強弩),重騎兵就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