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濠江情一顆中國心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這首從小學習、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二十年之后,在網上再看央視發布的新版《七子之歌》MV時,依舊熱淚盈眶。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區區旗冉冉升起,在外漂泊了四百多年的游子終于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伴隨著千禧年的到來,澳門迎來了新紀元。
四百余年滄桑巨變,永遠不變的是中國心。1949年10月1日,一面自制的五星紅旗在澳門濠江中學校舍的二樓陽臺冉冉升起。面對奧葡當局的責問,時任濠江中學校長的杜嵐女士理直氣壯地反問:“我是中國人,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為什么不允許掛中國的國旗?”于是五星紅旗在澳門飄揚了整整三天。回歸20年來,澳門實現全澳大中小學升掛國旗全覆蓋,讓學生通過升國旗、唱國歌、識國徽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各高校均將憲法和基本法納入通識教育必修課,增強青少年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自豪感、認同感;每逢國慶和回歸日等重大節日,澳門市民都會自發前往金蓮花廣場的升旗儀式現場,向國旗和區旗敬禮致意;2009年,澳門立法會高票通過了《維護國家安全法》;“沒有祖國,哪有澳門?”是一位退休消防員的萬分感慨……“國家好,澳門就好”,這不僅僅是澳門社會的一句流行語,更是澳門同胞對祖國的深深認同感與強烈歸屬感,是永遠不變的家國之情、愛國之心。
20年濠江奔流,見證了20載欣欣向榮。1999年到2018年,澳門的GDP從519億澳門元增長至4447億澳門元,人均GDP在世界名列前茅,入境游客總數從不足800萬人次到超過3580萬人次,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之一;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指引下,澳門特區政府、立法會、司法機關嚴格依照憲法和澳門基本法辦事,獨立行使司法權,至2018年底已完成800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制定修訂,維護公平正義,捍衛了法治精神;從幼兒園至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看得到“真金白銀”的現金分享計劃,長者、嬰幼兒、中小學生、孕婦納入免費醫療,建設經濟房屋37212個、社會房屋14020個……使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澳門國際音樂節”“中葡文化藝術節”“澳門國際幻彩大巡游”,全年700場的國際演出與展覽正在為澳門打造與世界接軌的藝術展示平臺……“‘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20年洗盡鉛華,澳門讓世界看見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看見了基本法保障下澳門居民享有的繁榮和穩定。
“小小一朵蓮花,背靠著偉大胸膛,浮沉順逆分享分擔;住在同一個家,牽著彼此互相開創,互相守望朝著同一方向……”從《七子之歌》到《蓮成一家》,從“掠去的是我的肉體”到“住在同一個家”,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指導下,濠江邊的人民以滿腔熱情建設澳門、發展澳門。今天的澳門,已洗刷掉歷史的屈辱;古老的民族,在復興的征程上愈走愈壯闊。歷史從來都是人的奮斗與創造,澳門這塊“蓮花寶地”的明天將會越來越好,澳門同胞也將與偉大的祖國母親一起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