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11年來首“降準” 釋放近300億流動資金
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 發自上海
券商行業的結算備付金比例11年來首次出現修改。
12月20日,證監會在例行發布會宣布,《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2019年修訂版)》(下稱《辦法》)于12月20日起實施,其中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核心內容,是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的收取比例由20%降到18%。
業內普遍認為,此修訂相當于為券商業變相“降準”。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發展的日益成熟,公司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結算備付金管理經驗,能夠在滿足市場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需求的前提下,做好結算風險的防控工作。
12月23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自營業務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任何金融業都需要有資金來保證應對風險,比如銀行的準備金,就是監管為了防止業務出現大風險資不抵債的情況。券商也是如此,各種業務都需要,只是比例有差別,不同資質的券商也有差異,比如自營、兩融、經紀、資管等,這種資金就是存放著,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風險。”
“降準”從20%至18%
《辦法》是由中國結算制定發布的明確結算備付金收取、管理等相關要求的制度。結算備付金作為結算參與人存放于其在中國結算開立的資金交收賬戶中,用于完成證券交易及非交易結算的資金,在保障資金交收順利完成和防范結算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中國結算有關負責人介紹,結算備付金制度是保障證券市場正常交收的重要基礎制度,為維護結算系統的正常運行、防控結算風險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據稱,此次《辦法》的修訂,旨在根據證監會部署,優化結算備付金的收取工作,下調債券以外的其他證券品種的最低備付金計收比例,在防控結算風險的基礎上,提高市場資金使用效率。對于結算參與人和投資者的正常交易和相關業務操作不會造成影響。
最早的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是中國結算2004年以通知形式發布的。
2008年10月,中國結算發布《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此次修訂,是11年內的首次修訂,《辦法》征求意見稿于11月15日發布,一個月后就實施。
上述券商自營業務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結算備付金就像護城河,能夠有效對沖、防范風險。在過去十多年里第一次降低比例,從另一方面說明市場的抗風險能力在提高。”
據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 將債券以外的其他證券品種最低備付金計收比例從 20%下調至 18%。
2. 完善最低結算備付金差異化收取條款,中國結算公司可根據結算參與人類別、風險程度、遵守結算紀律等情況,對結算參與人適用差異化的最低結算備付金計收比例。
3. 補充新三板市場相關結算備付金收取相關規定,將《辦法》 適用范圍擴大至新三板市場。
4. 調整指定收款賬戶的備案要求,對結算備付金交收順序進行進一步明確。
其中,最主要的修改是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收取比例由20%降至18%,并為后續調整最低結算備付金計收比例等相關內容進行完善。
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表示,下調比例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
一是計收比例下調工作,需要確保市場結算風險可控。“經過我公司審慎測算,目前下調幅度符合《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及我公司相關風險管理要求”。
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下一步,我公司將在優化DVP結算制度安排,提升結算系統風險應對能力,保證結算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優化包括計收比例設定在內的結算備付金收取制度。”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稱。
融資融券余額超萬億
根據天風證券的研究團隊測算,截至2019年三季度,36家上市券商的結算備付金總體規模2642億元,中信證券(600030.SH)等頭部券商的結算備付金規模靠前。
“我們預計上市券商釋放約264億元資金,按照2.5%的年化收益率測算,則可以產生約6.6億元的收入。”天風證券在研報中測算。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券商板塊43家上市公司結算備付金超過2867億元。其中,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券商共有10家,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信證券、華泰證券(601688.SH)和廣發證券(000776.SZ),結算備付金分別為306.89億元、291.67億元和211.10億元。
和此前征求稿相比,正式發布的《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變化不大。
長城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劉文強表示,下調備付金收取比例旨在優化結算備付金收取制度,平衡好交易結算過程中安全、效率、成本之間的關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交易結算成本,提高市場效率。
同時,在利好政策頻出的情況下,以券商為主的非銀金融板塊,今年以來出現股價大漲的局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收盤,A股券商指數年內漲幅達38.58%,比上證綜指全年累計漲幅18.80%多出20個百分點,比上證50全年累計漲幅30.14%高出8個百分點。
此次變相“降準”對市場有何影響?
12月23日,華東地區一家中型私募投資經理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釋放不到300億元的資金規模,對于每天近萬億元成交量的市場,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這部分資金應該會有相當一部分用來做信用業務,比如融資融券等。”
目前,市場的融資融券余額穩步攀升,12月18日超過萬億元規模,達10068.46億元,創一年半以來新高。
上一次兩融余額超萬億元,則發生在2018年4月16日。
此外,兩融余額歷史上第一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出現在2014年12月19日。
Choice數據顯示,12月20日,滬市兩融余額為5657.3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5.61億元;深市兩融余額為4424.2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9.78億元。兩市兩融余額合計10081.55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25.39億元。
中航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能夠為上市券商節省260億元左右流動資金,占上市券商貨幣資金類資產(貨幣資金+結算備付金+存出保證金)的1.57%,利好券商利息收入。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