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繃緊“雙業”這根弦
就業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大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積極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進一步釋放,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當代社會,創新是國家和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創業更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勞動力供大于求等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將是每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作為專門指導學生就業的部門,必須要融入本校院系和專業的教學工作中,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謀劃。學校各級組織要深入認識就業創業工作的特殊意義,切實把“雙業”工作放到優先發展位置,確保一把手工程落實到位;要建立部門協同,合力推進就業創業工作新機制;要簽訂校院、院班兩級就業創業目標任務書,壓實責任;在管理和工作兩個層面,建立多項就業創業聯動工作機制。各大高校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跳出就業抓就業、創業抓創業,從專業結構調整、招生、培養全鏈條謀劃、系統設計,從根源上解決就業創業問題,把握主動權。
深刻把握就業規律,實施高質量就業。各高校要認真研究就業發展趨勢,把握就業規律,早謀劃、早部署、早動手,和全國就業、招聘工作同步推進,進一步推進市場化就業。積極探索就業創業新模式,大力開展職業能力專項培訓和執業資格認定。加強學生創業教育、創業訓練和產業實踐,培育一批學生創業典型。廣泛開展簡歷制作大賽、面對面交流、模擬面試大賽等系列活動,提升就業求職能力和就業質量。
積極探索就業援藏機制,進一步開拓區外就業市場。各大高校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聯系的、發展的觀點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放眼全局、廣開門路,堅持“眼睛向內”“眼睛向外”相結合,充分利用區內外市場和資源,既挖掘自身潛力,又向外拓展渠道。積極與援藏省市對接,從實際需求出發,加強崗前培訓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更好勝任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更加扎實有效。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