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喉癌不代表絕癥 早診早治是關鍵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19時訊 為提高重慶地區耳鼻咽喉內鏡醫生規范化操作,提升耳鼻咽喉內鏡醫生對于鼻咽喉癌的早診早治能力,由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辦、奧林巴斯(北京)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重慶尚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重慶地區鼻咽喉癌NBI技能實戰大賽(渝西區域賽)”于2019年12月21日在璧山區湖上大酒店火熱開賽。來自重慶主城+渝西片區共17個區域計百余位耳鼻咽喉醫生云集璧山,同時,此次會議還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讓萬余人在線交流學習。
活動現場
本次會議分專題講座和實戰比賽兩部分,旨在提高重慶地區各大醫院鼻咽喉癌綜合診療水平,推動學科發展,增進重慶各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學術交流。
專題講座 促學術交流
專題講座由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柳慶君主任、重慶三峽中心醫院蔣曉平主任分段主持。
會上,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鐘誠主任就《年輕醫生內鏡崗位勝任力培養與人文關懷的思考》做專題講座。鐘主任提出內鏡技術是當今醫學領域發展最迅猛、技術含量最高的學科之一,作為一個專業的內鏡醫生,不僅需具備專科職業技能,更應具有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良好的溝通協調等能力。需通過崗前學習、觀摩操作,不斷提升自己,以更好的服務于廣大患者。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鄧安春主任就《發聲訓練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理論思考與臨床實踐》做專題講座。鄧主任從理論到實踐,深入淺出的給我們講解了如何通過發聲訓練治療良性聲帶病變。并詳細的介紹了河南中醫藥大學梅祥勝教授的發聲矯治法和林俊卿教授的咽音訓練法。
重慶市中醫院雷剛主任就《咽喉部血管瘤的治療體會》做專題報告。雷主任指出咽部血管瘤,屬于血管先天性發育異常所導致,多在青年人群中出現,病灶位置多處于軟腭、扁桃體、咽側壁等部位,臨床表現為聲音嘶啞、咳嗽,偶有咯血,亦可無任何癥狀,需通過詢問患者病史、喉鏡檢查、CT/MRI輔助檢查來診斷。雷主任作為第三次參與“重慶地區鼻咽喉癌NBI技能實戰大賽”的參會專家,他每次分享的都是對于各種咽喉部疾病診治的切身體會,讓參會者受益匪淺。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侯瑾教授在《NBI內鏡在咽喉腫瘤中的應用》報告中提出,日本奧林巴斯NBI內鏡主要應用于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提高活檢陽性率。據悉,癌變一般從黏膜的上皮層開始病變,NBI內鏡通過判斷黏膜表面微血管的形態來發現病灶,能明顯提高對頸部淋巴結轉移性鱗癌隱匿性原發灶的檢出能力。NBI內鏡對隱匿性原發灶的檢出率為47.2%(文獻數據)。其二:幫助判斷腫瘤侵犯范圍,通過觀察黏膜下微血管形態,可在術前幫助判斷腫瘤侵犯范圍,為制定手術方案、確定安全邊界提供參考。其三:應用于術后復查,監控腫瘤復發情況。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唐朝賢醫師就《鼻咽癌及其耳部并發癥的診治》做專題講座。唐朝賢醫師指出鼻咽癌是發生于鼻咽部的惡性腫瘤,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八位。據文獻報道,早期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78.9%~99.7%,而臨床分期每降低1期,5年總生存率將提高15%以上。長期食用含亞硝胺鹽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咸魚、腌制食品)、維生素的缺乏和性激素的失調都可能誘發鼻咽癌的發生。因此,鼻咽癌早診早治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以賽促學 培養青年導師
作為“重慶地區鼻咽喉癌NBI技能實戰大賽(區域賽)”2019賽季的最后一站,渝西區域賽引起了17個區域的強烈反響,由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重鋼總醫院、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永川區人民醫院、江津區中心醫院、璧山區中醫院、璧山區人民醫院共8位選手參賽。比賽分為現場理論答題和內鏡操作(各占成績40%和60%)。實操比賽環節,參賽選手需現場按規范化流程完成一例患者的內鏡檢查。參賽選手們需從核對患者信息、病史詢問、麻醉使用、鼻咽喉部的插鏡到對疑似病變NBI模式下的描述和分析判斷,以及檢查報告的出具等方面入手,規范化的演示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的全過程。經過激烈的角逐,由重慶市璧山區人民醫院唐婭醫生、永川區人民醫院劉亞醫生榮獲一等獎;江津區中心醫院楊力醫生、重醫附三院唐育英醫生、重鋼總院張馨尹醫生榮獲二等獎;重醫附三院諶歡醫生、璧山中醫院鐘科醫生、沙坪壩區人民醫院楊彩鳳醫生榮獲三等獎。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鄧安春主任為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北部寬仁醫院耳鼻喉科劉蓉蓉主任為二等獎獲得者頒獎。
重慶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雷剛主任為三等獎獲得者頒獎。
本次鼻咽喉癌NBI技能實戰大賽,通過多位專家培訓指導,為耳鼻咽喉內鏡領域醫生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提高了渝西地區耳鼻咽喉內鏡醫生關于喉鏡的規范化診治水平,鍛煉出了更多識別早癌的“火眼金睛”,通過精準診治讓更多患者受益。
鼻咽喉癌不代表絕癥 早診早治是關鍵
鼻咽喉癌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常見多發惡性腫瘤。其中,鼻咽癌在國內呈地區性高發態勢,局部地區年發病率高達15-50/10萬;喉癌則占耳鼻咽喉惡性腫瘤的7.9-35%,發病率也呈逐年增高趨勢,發現越晚,預后越差,生存幾率越低,同時晚期喉癌的生存質量很差,幾乎不能實現言語、吞咽等常人功能。然而,因癌癥的特殊性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很多腫瘤的早期診斷情況并不理想。
因此,癌癥早診早治成了關鍵!在以往的檢查中,準確發現早期病灶的難度較高,能及時檢查出的早期鼻咽喉部腫瘤較少。而如今,借助窄帶成像電子鼻咽喉鏡則能更直觀地有效捕捉到可疑病灶,讓鼻咽喉癌能在早期更容易被發現并給予規范的診療,且早期鼻咽喉癌通過治療有望實現痊愈。
什么是窄帶成像電子鼻咽喉鏡?窄帶成像電子鼻咽喉鏡簡稱NBI電子鼻咽喉鏡。主要優勢在于精確觀察鼻咽喉部黏膜形態,發現早期及微小病變;強化腫瘤病變顯像,使癌前病變及早期腫瘤的內鏡診斷準確率得到飛躍性提高,避免漏診,使更多患者得到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的機會,從而改善預后。
(文/周玲玲)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