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實教育扶貧“最后一公里”
組團式教育援藏和“京藏宏志班”項目的實施都為教育扶貧作出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惠及了廣大莘莘學子特別是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少年學生。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推進教育扶貧是最根本性、可持續性扶貧措施之一,有助于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全面提升勞動者的素質素養,掌握脫貧致富技能。為此,筆者認為,教育扶貧關鍵要走實“最后一公里”。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是一項關系到改變貧困學生的未來、家庭命運的事業,任重而道遠。教育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參與,走實走細各級、各階層、各單位最后一小步,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在教育扶貧中的積極作用,真誠幫助貧困學子和家庭用知識改變命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教育力量,匯聚起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多方籌措資金,廣開發展思路,改善邊遠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保障貧困學子能上好學校、有質量的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統籌好扶貧與扶“智”、扶“志”之間的關系。因此,教育扶貧要“兩手抓”,一手抓經濟扶困,一手抓精神扶志。對建檔立卡貧困學子及社區困難家庭提供精準幫助,通過獎補結合、榜樣帶動、潛能開發等方式穩定增強貧困學子的志氣和信心,通過心理疏導和學習輔導夯實智力幫扶的基礎。
要推動教育扶貧與就業創業相銜接,讓貧困學子既學到走出貧困的本領,又不失振興鄉村的初心,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發展教育要立足實際,把發展基礎教育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起來,讓貧困學子通過職業教育獲得脫貧技能,掌握脫貧本領,實現增收致富。推動產學研教一體化,以產促研、以學促教、產教融合,培養一批脫貧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引領人,確保培養一批、帶動一片、致富一方。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