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初乳”是個寶
媽咪在生完小寶寶后,在孩子剛出生的幾天里,產生的乳液有點發黃,新媽咪們覺得這樣的乳液既濃稠也發黃肯定不怎么健康,不適合孩子吸收,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初乳喂養是預防新生兒患病的天然良藥,初乳是指剛生完小兒到產后6天內的乳汁,這種乳汁濃稠而發黃,此后的乳汁稱為成熟乳。初乳含脂肪較少,蛋白質較多,而且大部分是球蛋白。初乳的黃色是由白血球及乳腺細胞中產生一種叫做腺脆初乳球的細胞所致。這種細胞比其他脂肪的粗度大,含核,核的顏色為黃色。初乳與成熟乳之間的最大差別是初乳中含免疫物質的量高。
新生兒通過吃初乳可得到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細胞,保護新生兒免受感染。此外,初乳中含脂肪量較低,正好與剛出生的小兒胃腸道對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特點相適應。所以,初乳是預防新生兒患病的重要食物,初乳的量雖少,但營養價值很高,易消化吸收,所以一定要讓新生兒食用。有許多婦女不了解初乳的好處,而把數量不多的初乳做為壞乳白白地擠掉,不給新生兒吃,這是極其錯誤的。
母乳喂養不定時不定量。兩次喂奶的間隔時間不能嚴格規定。當嬰兒哭鬧要吃奶時,不要給嬰兒限制吃奶的時間,應滿足其要求。夜間母親往往必須起來喂幾次奶,因而使母親睡眠不足,的確很辛苦。不過,這個時候,母親也只好多吃點苦了。在新生兒期,每天哺乳次數可達8~10次,甚至更多。新生兒每1~2小時便要吃一次奶,睡眠很不規律。隨著奶水的增多,喂奶逐漸形成規律,大體每2.5~3小時喂一次奶。新生兒吃奶有連續吞咽聲,吃完后能安靜入睡,睡后精神愉快,體重穩步增加,表示奶量足夠。哺乳時間每次保持10~15分鐘比較合適。在哺乳的前5分鐘里,嬰兒便可吃到奶量的一半。因而雖說哺乳時間長,不一定吃的奶量多。當嬰兒吃20分鐘奶,仍不愿離奶頭時,應考慮奶量不足。不要用奶瓶喂糖水,以前習慣在喂母乳前先喂糖水,在兩次喂奶中間也喂糖水。經過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認為這是錯誤的。糖水比母乳甜,用奶瓶咽不費勁,因此新生兒用奶瓶吸糖水,咽母奶就不肯用力了。這樣會使母奶減少,況且奶瓶消毒不易干凈,用奶瓶容易引起新生兒腹瀉。一般母奶中水分夠嬰兒生活所需要的。因此,除嬰兒腹瀉或炎熱的夏天,兩次喂母乳之間不必另外喂水。喂水時要用小匙,不要用奶瓶。
了解了初乳的一些知識,新媽咪千萬不要浪費這寶貴的初乳,初乳的價值是很高的,母乳喂養比喝奶粉有營養多了,吃母乳寶寶會更加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