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愛孩子,也要舍得讓他承受這3種苦
作者 | 文雨
常言道:“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之深遠。”
真正愛孩子,不是一時的縱容溺愛,而是為孩子做長遠考慮。
常聽人說,嘗過苦方知甜,家長要讓孩子吃這3種苦:
1
學習的苦
說到喜歡做的事,絕大多數孩子不會把學習歸為此類。
學習苦嗎?苦!學習累嗎?肯定累!
曾經,一位泰國小男孩不想上學,于是他的媽媽想到了一個“絕招”:
幫孩子請了一天假,帶他上街撿空瓶子賣錢,
歷經辛苦終于換了2泰銖,可實在太少了,不僅吃不起冰淇淋,甚至付不起回家的公交車費。
回家路上,小男孩再也忍不住了:“好累好熱,我想回家,我想上學!”
有時候,讓孩子吃點苦頭,遠比苦口婆心的說教來的管用。
白巖松曾這樣說過:“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
讀書是少有的,不論身世背景、社會地位、貧富條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
總說,學習苦一陣子,生活苦一輩子,讀書的日子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肯下功夫學習的孩子,逐漸變得無可替代,最終擁有了選擇的底氣和權利。
而那些逃避學習、不愿吃苦的孩子,等待他們的是社會的鞭打和淘汰。
告訴孩子,不要抱怨學習苦,那是你通往世界的路!
2
勞動的苦
學習是孩子的首要任務,可有些家長卻曲解為“學習是孩子的全部”。
于是,便出現了“4個老人、2位父母圍著一兩個小孩轉”的現象。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要么“高分低能”,要么連學習也不盡如人意。
前不久,霍啟剛夫婦帶著兒子插秧的照片傳遍全網。
對此,他這樣回應: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確實,如果不去嘗試勞動的苦,孩子無法自然而然地學會珍惜和知足。
曾經,香港首富李嘉誠被問及教育孩子的秘訣,他說了5個字:“讓他們吃苦”。
為了賺取零花錢,兩個兒子在課余兼職,當過球童,做過侍應生。
在李嘉誠看來,最優的教育不是給孩子金山銀山,而是讓他們懂得:
世上沒有理所當然的事,唯有付出才會收獲,唯有勞動才能賺取應得的報酬。
父母無法養育孩子一輩子,何不從長計議,從早規劃?
我們要做的,是教他們道理,是讓他們親自體驗勞動、親自感受生活。
3
挫折的苦
沒有人能一帆風順,成長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
難題解不出,分數不理想,比賽跑倒數,下棋總是輸......孩子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
作為家長,你是人為干預、出手包攬,還是放手讓孩子自行解決?
一遇到難題家長就上前幫忙解決,一做錯事家長就連忙處理善后,除了推卸責任,孩子什么也學不到!
筆者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
孟子曰: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要知道,如今的小錯小苦,都是孩子鍛煉意志、培養能力的好契機。
這時,家長不能袖手旁觀,應適當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孩子學會如何處理。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度”。
你應做的,是讓孩子擁有不懼挫折的自信和勇氣,以及應對挫折的技能和方法!
與其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人生中風雨,直面人生中的挫折。
家長再愛孩子,也要狠下心讓孩子嘗嘗這3種苦。
相信,現在吃下的苦,以后會越品越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