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老牌蓄勢,一邊新軍圖謀 2019年重慶土地市場拿地忙
隨著城市整體規劃建設調整,2019全年共計成交139宗土地,包含住宅的有111宗;全年成交總金額為895億元,總規劃建筑面積約1401萬方,較去年同比下降12%;成交樓面均價較去年上漲1705.34元/平方米。
在2019年終之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將以全年親歷一線土拍市場所獲數據,總結土地市場全年表現。
二環任是供應大戶 平均容積率為1.5
分區域來看,由于城市核心區開發趨于飽和,舊改進程緩慢,城市外拓趨勢明顯,與去年不同,兩江新區和沙坪壩區為二環熱點板宗是今年土地成交主力。
北區二環蔡家、水土、中央公園、空港工業園持續供地,西區借勢高新區、科學城利好,抓緊供地;江北、南岸、沙坪壩等城市核心區域新供應土地寥寥無幾;渝中母城更是無一新地出讓。
事實上,中央公園、西永、李家沱等區域,一直是近年商品房市場活躍度坡高的板塊,由此也可印證開發企業拿地的信心。
另一方面,低容積率也是2019年重慶主城土地市場的一大特點;在渝北區20宗土地中,50%出讓地塊的容積率小于等于1.5;但在大渡口、九龍坡、巴南等區域去化以剛需或剛改為主力的區域,新供應土地容積率則多在1.5-2.0。
“按照正常的開發邏輯,容積率越低,開發企業所開發的產品將會越高端,其產品結構也將以大中型面積的產品結構為主。”榮安地產重慶公司一開發負責人表示,大量低容積率土地持續供應,按照拿地到開盤8個月左右的周期,明年,這些產品將陸續面世,屆時重慶商品房或將以改善型產品為主,市民居住條件將有望升級。
“降容,提升品質,更多的還是從城市規劃上考慮,優化。”首鋼地產重慶公司一開發負責人認為;從去年開始小規模供地;因此,開發企業會在現有產品情況下,去做出更多附加值,創造溢價空間,未來房地產開發企業集約化程度會更高,大塊頭更大,小塊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市場掌握在綜合能力強、規模更大的企業手中。
拿地門檻悄然抬高 比拼房企實力的時候到了
隨著重慶城市更新步伐的邁進,城市形象的逐步提升,吸引越來越多外來房企搶灘重慶,土地市場競爭壓力愈演愈烈。
但讓開發企業更“受傷”的是,在融資收緊,競自持、競配建等多重束縛之下,“錢袋子”不再是他們唯一的考量。
梳理一下:在2019年重慶主城出讓的139宗土地中,沒有附加競拍限制的地塊屈指可數,更多的是附帶有代建教育配套、商業自持、限高配建養老服務用房、等制約參與競拍條件的供地。
如在公告序號19150號標地的競拍競拍須知中,就明確指出了對該宗地競得人須自持M18號地塊計容商業商務建筑規模不少于47733平方米,自持年限不少于10年;否則將處罰土地成交價款50%的違約金。
在公告序號19141號標地的競拍競拍須知,則要求需要配置幼兒園,待建成并竣工驗收合格后無償移交給沙坪壩人民政府,權屬歸沙坪壩人民政府;
公告19130號標地建筑限制高度30米,需要配置不小于500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