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扶志”斬窮根
吉林日報記者 隋二龍 趙蓓蓓
“政府給了我很多幫助,不僅能住上亮堂堂的磚瓦房,還能依靠養殖走上致富路,現在病也治好了,生活真是越來越有奔頭!”東遼縣凌云鄉萬平村3組貧困戶張殿富激動地說。
張殿富是東遼縣實施三項工程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內生動力的受益者。
目前,東遼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03戶4626人中,已實現脫貧1773戶3166人。近兩年,東遼縣實施了“扶志思進、扶智強能、扶治共管”3項工程,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自主脫貧內生動力,取得一定成效。
“扶志思進”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
在東遼縣平崗鎮身安村、金州鄉雙福村等地,“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十分受歡迎,每次小分隊送演出到村里,村民都看得津津有味。
為了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東遼縣對扶貧扶志工作作出具體安排。組建“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深入行政村開展文藝巡演,將脫貧攻堅政策編排成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并組織各類文體活動,樹立農村新風尚。印制《脫貧攻堅包保幫扶工作手冊》,將脫貧攻堅重點政策匯編其中,將政策宣傳貫穿于包保幫扶責任人走訪貧困戶全過程。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懶。一批優秀扶貧干部、優秀第一書記和脫貧示范戶被推出,讓干部群眾學有目標、趕有榜樣。
“扶智強能”增強勞動技能
開展以“促進轉移就業、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春風行動”,免費發放宣傳材料1.6萬份,組織專場招聘活動28次,推薦用工企業198個,成功介紹農村貧困人口就業488人。舉辦21個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首批培訓57人。
連續3年組織衛健、教育、民政、人社等重點行業扶貧部門,深入開展以“精準幫扶你我同行”為主題的集中宣傳活動,現場解答群眾咨詢4200余人次。
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貧困戶、調研相關扶貧產業等形式,實地了解包保村實際情況,逐戶摸底號脈、逐戶建立臺賬、逐戶制定幫扶計劃。
“扶治共管”改善村風民風
充分利用電子屏、宣傳欄、文化墻、“大喇叭”等宣傳移風易俗工作內容,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脫貧攻堅自主脫貧、傳統道德文化等繪上村屯圍墻,著力打造一批圖文并茂、活靈活現的“文化墻”,使鄉村文化“活”了起來,文明村風“實”了起來,讓風清氣正成為主流。
目前,全縣235個村均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制訂出臺了村規民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了較大提升。
“思想通了,規矩定了,如今,移風易俗得到了村民的認可,鄉村呈現出了新面貌。”東遼縣泉太鎮老營村第一書記王德福欣慰地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