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嬰兒期育兒護理
王府井不是王府的井
老北京的井多,“胡同”二字就被認為是由蒙古語的“井”諧音而來,至今很多地名也帶有“井”這個元素。一般叫做“某某井”的地方,多半從字面理解,就可以認為舊時此處曾有一個“某某井”。
很多人將這個邏輯套用在“王府井”上,就會編一個舊時曾有王府之井的故事出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所以,盡管王府井這地方大家都太熟悉了,但還是有必要講一下它到底怎么來的。
讓我們先將時間撥回到遼金年代,那時候的王府井地區還是個小村,待元大都成規模,這里才開始有了人氣。到了明朝,王府井的發展達到一個小高潮:明成祖朱棣時,此處建成了十座王府。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還是很壯觀的,一條街有十座王府,擱在今天就該叫做“王府一條街”了。當時此街就叫做“十王府街”。明亡后,十個王府減少為八個,那“十王府街”名稱就匹配不上了,所以簡化為了“王府街”。注意,時間進程至此,就從沒“井”字兒出現。
直到北洋時期,在繪制北京詳圖時,將這條南北街分成了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稱王府井。南段稱王府井的原因,是由于南段挨著口甜水井。今天我們在王府井的南段西側仍保留著一條“大甜水井胡同”。再后來,王府井就漸漸成了整條街的統稱了。
這下明白了吧,本來這里是北有王府,南有甜井,并非簡單推測的“王府里有口井”。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
網站熱點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